葡萄酸腐病是一种二次侵染病害。病原菌为醋酸细菌、酵母菌、多种真菌从伤口侵染。病害发生程度与管理水平和方法关系很大。葡萄酸腐病近几年在我国已成为葡萄的重要病害。危害严重的果园,损失达30%到80%,甚至绝收。
一、葡萄酸腐病的症状
1、烂果,即发现有腐烂的果粒,如果是套袋葡萄,在果袋的下方有一片深色的湿润(习惯称为尿袋);
2、有类似于粉红色的小蝇子(醋蝇,长4mm左右)出现在烂果穗周围;
3、有醋酸味;
4、正在腐烂、流汁液的烂果,在果实内可以看到白色的小蛆;
5、果粒腐烂后,腐烂的汁液流出,会造成汁液流过的地方(果实、果梗、穗轴等)腐烂;
6、果粒腐烂后,果粒干枯,干枯的果粒只是果实的果皮和种子。
二、发病规律
通常是由醋酸细菌、酵母菌、多种真菌、果蝇幼虫等多种微生物混合引起的。严格讲,酸腐病不是真正的一次性侵染病害,应属于二次侵染病害。首先是由于伤口的存在,从而成为真菌和细菌存活和繁殖的初始因素,并且引诱醋蝇来产卵。醋蝇身上有细菌的存在,爬行、产卵的过程中传播细菌。引起酸腐病的真菌是酵母菌。首先有伤口,而后在醋蝇在伤口处产卵并同时传播细菌,醋蝇卵孵化、幼虫取食同时造成腐烂,之后醋蝇指数增长,引起病害的流行。品种的混合种植,尤其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能增加酸腐病的发生。机械损伤(如冰雹、风、蜂、鸟等造成的伤口)或病害(如白粉病、裂果等)造成的伤口容易引来病菌和醋蝇,从而造成发病。雨水、喷灌和浇灌等造成空气湿度过大、叶片过密、果穗周围和果穗内的高湿度会加重酸腐病的发生和危害。
三、葡萄酸腐病的防治
1、减少伤口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酸腐病的品种,避免选择果皮过薄、果粒过紧、易裂果、抗病能力差的品种。
避免机械伤害: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果实造成机械伤害,如防鸟、防雹等。
合理疏粒:在幼果期合理疏除过密的果粒,避免果粒之间过度挤压,减少裂果和伤口的发生。
2、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创建合理的叶幕系数,避免果园过于密闭,提高通风透光性。
控制氮肥施用量:适量施用氮肥,避免过量导致植株徒长,影响果实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同时,补充钾肥和钙肥,增强果实的抗逆性。
及时整枝修剪:去除过多过密的枝条,特别是要清除主蔓第一道钢丝以下的枝条,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合理灌溉:干旱时期小水勤灌,雨水较多时及时排水,避免园内积水。过度干旱后避免大水漫灌,防止果实裂果。
3、摘除病粒
定期检查:葡萄园要经常检查,发现病粒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扩散。
套袋保护:在果实接近成熟时进行套袋,可以有效防止病菌和害虫的侵害。套袋前要进行杀虫杀菌处理,套袋后要多检查,发现病粒及时摘除并重新套袋。
4、药剂防治
早期预防:在葡萄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封穗期前,使用安全性好的农药进行预防,减少病害伤口。
化学防治:自封穗期开始,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例如,可以使用80%必备WP 400倍+2.5%联苯菊酯EC1500倍+50%灭蝇胺WP 2500倍或类似的药剂组合进行喷洒。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洒3-4次。
应急处理:果园中一旦发生葡萄酸腐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人工剪除病果粒(穗),再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对于套袋的果穗,要先撤除果袋,再喷药防治,并且要重新套上新的果袋。对病果粒(穗)、旧果袋进行集中深埋杀菌处理。
5、其他措施
降低醋蝇数量:果实出现伤口后会引来大量的醋蝇,要尽早使用药剂将醋蝇防治在大量繁殖之前,降低虫口密度。
避免不同成熟期品种混栽:建园时应尽量避免不同成熟期的葡萄品种混栽,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流行。
综上所述,葡萄酸腐病的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减少伤口、加强管理、摘除病粒、药剂防治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措施。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葡萄酸腐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