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春晚舞台有一《懒汉相亲》小品好评如潮,魏淑芬开口不离:“俺娘说了”四个大字,用现在的流行词是“妈宝女”,可老人历经人生坎坷总结的智慧,有时还真有点门道。这不,古代也有类似的忠告,其中“宁穷死,别娶生妻”就是流传甚广的一则。
单从这句话的语气,仿佛都能感觉到说出此话的人后槽牙都快咬碎了,混杂着万千血泪,带着满怀的懊悔。再看穷和死,不论古今一直是大家最恐惧的两件事,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勤劳用心,就是想要避开这两尊'瘟神“。但生妻却猛于穷和死,那是怎样的存在呢?
首先来厘清“生妻”的定义,若是过门的年轻妻子,犯了“七出”之条被休弃,那么就算一种生妻,这里的“生”是年轻、能生的意思。
另有一种主动再嫁,古代少有开明的朝代,支持以女性为主导的离婚,所以不管丈夫是数年不归家也好、征兵出战经年不回也罢,只要没有明确的死讯传来,盖章妻子的“寡妇”身份,她就算生妻。
所以《浮生六记》里被休掉的芸娘是生妻,影视作品《父母爱情》中,小姑子江德花一过门,丈夫就参军不回生死未卜,也算生妻。
但从这两个作品形象中来看属于“生妻”的两个女人,芸娘是出了名的过日子有情调,能让一日三餐、游玩读书都别有一番趣味,江德花则任劳任怨,帮着嫂子带大了一堆孩子,仿佛“生妻”不能娶这句老话并不成立,那么遵循着有果必有因,遇事多问为什么的原则,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宁穷死,别娶生妻”的来由。
先来看犯了“七出”被休的生妻为何不能娶,“七出”的定义是:不孝顺夫家、没有儿子、作风不好、擅嫉妒、患重疾、偷窃和多语。
不孝顺夫家这件事的立场不能以当下的眼光来看,现代社会大多认为结婚是成立一个小家庭,各自父母各自负责主要的孝顺工作,伴侣只要逢年过节配合就行了。
但古代是大家族度日,妻子需要代替丈夫承担孝顺夫家的重担,如果一个女人因为此项被休,其余男子也觉得大概率会重蹈覆辙,毕竟他们的诉求相同,都需要妻子对夫家百依百顺,除非父母双亡可以不顾及。
没有儿子也不难理解,古人结婚的重要意义就是传宗接代,不能让“老X家”断了后,被休的女子若生育过女儿还好找下一任,起码不会被质疑生育能力。
但若一个孩子都没有,古人可不知道生不出孩子,也有可能是种子不灵这一项,就会把责任全怪给女人,只要不想绝后,也都不会娶了,除非前妻生下孩子病死了,他需要一个填房来照顾幼子。
作风不好跟擅嫉妒,是对女人操守方面的要求,因这两项被休的女人,男人会担心若是娶了头顶绿油油的几率比较大,也不方便自己纳妾、寻花问柳,毕竟古人只要实力允许,三妻四妾是合法的,他们不可想被迫提前千年进入“一夫一妻制”了。
妻子身患重疾就被休弃,前夫也不是能共患难的主儿,应了“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心性确实凉薄。但其他男人也不想接这个锅,病得都下不了床了,自然无法生育、持家和孝顺公婆,因此也排除了。
偷窃就是人品不端的问题,无论男女有此恶行,几乎都很难找对象。主要来看多语,也就是爱说闲话,看似不是什么大毛病,可家和才能万事兴,女人若是无风也要起三尺浪的是非精,日子肯定过得一地鸡毛。
因此,“七出”被休的生妻,在古人来看就像是有前科,要么不好相处、婚后吵架厮打的概率极大,要么就是麻烦更多,反倒会降低生活品质。
他们觉得哪怕穷死,起码是每天过得清静且干脆,可沾上源源不断的家庭矛盾和医药费重担,简直比穷死还难受。
所以芸娘即使身体康健,也很难再嫁。毕竟其有几项因面皮薄做出的事情,确实很难被人理解。比如她好色的公公想纳妾,拎不清的沈复就让芸娘物色姑娘,她竟然就答应了,找了个女孩瞒着婆婆说是邻居来玩几天,结果没几天就成公公的小妾了,她婆婆再不生芸娘的气就见鬼了。
另有一件就是芸娘抹不开面子,答应沈复弟弟启堂做借钱的担保人,然后启堂还不上溜了,讨债的就追到了芸娘门前,她写信诉说此事让公公看见了,公公认为芸娘背着夫家借钱不对、写信戳鼓兄弟关系又不对。
有一说一,公公说的问题不大,芸娘既不该不跟沈复说就私自当保人,做了丈夫的主,又不能以疏见亲,挑拨亲兄弟的关系,为人处事着实太天真了,若是会踢皮球,以做不了主推给沈复,也就没这鸡毛蛋皮的事了。
如果说犯了“七出”被休的生妻,男人不娶的原因是觉得各种各样的风险太大,磨合起来费劲。丈夫还活着就想再嫁的生妻,则是因为担心纠纷。
江德花数十年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一重原因就是怕再嫁了,万一前夫找来说不清,古代更是对此要求严苛,光是官司缠身,就够一个小康之家瞬息变为赤贫。
以上就是“宁穷死,不娶生妻”的来由,当然总有许多例外,可这个老话的面向人群,不包括豪门、不包含才子,豪门不怕麻烦,比如西门庆,自己就是一霸,娶生妻算个什么事。
才子则不在乎,麻烦越多,反倒验证了真爱无敌。可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普通人,娶妻生子是一辈子的大事,能降低风险就降低,真家境有限找不来合适的头婚姑娘,哪怕娶寡妇,都不会有纠纷,毕竟生死有命,丈夫死了确实不干妻子的事情,也不能说明她当不了一个好老婆。可“生妻”就像开盲盒,不确定因素有些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