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会团结,也会树敌。
在人类发展史上,树敌的事情屡见不鲜。似乎人类要防备自然和野兽的袭击,本身就是一种树敌的行为。在人类尚且处在蒙昧时期的时候,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冰雹、海啸、地震、旱灾、洪灾、泥石流等灾害威胁着人类。人们要适应自然规律,甚至要把这些灾害当成敌人,战胜这些灾害,才能活得更长久。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都在说明这样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了“人定胜天”精神的演绎。要是没有人类和自然做斗争的勇气和精神,人类就不会出现很大的进步。一直到现在,人类都在和自然界的灾害作斗争,也都在完善自身的能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文明的进步。
人类树敌的意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这种意识是不由自主出现的。很多时候,人类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要和自然斗争,和野兽斗争,人类之间还要斗争。甚至很多人类部落之间发生战争,只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争夺自然资源。于是,上千年来,领土争端、种族仇恨屡次出现,还有相互残杀的战争。而一旦卷入战争,人们竟然发现最初的敌人和最终的敌人并非同一伙人,也并非同一个民族。远古部落时期,黄帝联合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打败了黄河下游的蚩尤部落。接着,黄帝和炎帝部落打仗,最终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那么,黄帝部落的人会认为炎帝部落的人是联合者,蚩尤部落的人是敌人。当黄帝和炎帝部落打仗的时候,黄帝部落的人会认为以前联合过的炎帝部落的人不是联合者,而是敌人。刘邦和项羽共同破秦,联合的时候是一伙人,要争夺天下了,就是敌人了。
或许,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一个自身的参照物,来衡量自身的价值,甚至要与之树敌、作斗争来凸显自身的价值。原始人类与自然灾害为敌,与危害自身生存的野兽为敌,与和自己抢夺生存资源的人为敌。到了部落时期,部落为争夺生存资源和人口,也会互相为敌。到了封建时代,很多诸侯连年征战,都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也就树立敌人,予以打击。相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要是没有敌人,没有对立面,似乎就不能显示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于是,人们要树立一个假想敌,并且战胜他。
有人把对自己不好的人当成敌人,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大打出手;有人把困难当成假想敌,要战胜困难;有人把一些害虫当成假想敌,要消灭干净;有人把自己的毛病当成假想敌,要消灭自己的毛病,不断进步。其实,假想敌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真实的敌人。有人普遍树敌,把很多人看成敌人,而被他看成敌人的人却并不会把他看成是敌人。 就像鲁迅写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一样,犯了精神病,把身边的人都看成是敌人,以为他们要吃掉自己的肉。外在的世界是人类思想的镜像,也是一种主观的世界。人们看到外界世界是什么样的,就代表自己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因为人和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也不能强求统一。人们认识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个侧面,并不全面。于是,人们大多活在“深刻的片面”之中,不能自拔。
当人们认为动物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就会杀害动物,掠夺生存资源。当人们认为异族人威胁自己生存的时候,就会把异族人当成敌人。因为不管是动物还是异族人都和产生敌意的人们不能同步,存在差异性,似乎并不构成威胁,但人们认为差异性构成了威胁,要同化他们,不能同化,就要征服,占领,屠杀。这就是法西斯的逻辑,其实验证了人类树敌的普遍逻辑。这种逻辑是幼稚的,而不是成熟的。成熟的逻辑是各族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面对人类生存问题,还要消除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用道德来消除敌对情绪,而不是不管不顾,整天耀武扬威,还要大卖武器……
不管是伯罗奔尼撒的战争还是十字军东征,都有异族甚至异教徒之间的仇恨,也都有仇恨引起来的惨烈战争。似乎人类树敌的思想与生俱来,而且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可以演变成赤裸裸的屠杀,也就让人不胜唏嘘感叹了。对待树敌比较严重的人,要教育。教育不行,就要予以惩罚,或者直接用武力征服,不然他们不会轻易被说服,不会放下自己的执念,也不会放弃敌对思想。作为长期发展的原则,还是以互相尊重,和平共处为主,树敌太多,只会葬送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