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交通股或成险资“新宠儿”。
自今年11月以来,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内,险资再度掀起小型举牌热潮,已有3家险企对4家上市公司实施了举牌动作,险企举牌的密集程度仅次于今年8月。
11月13日,国药股份与上海医药相继发布公告,披露新华保险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了两家公司的股份,成功实现举牌。通过二级市场的竞价增持,新华保险及其一致行动人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国药股份和上海医药的持股比例分别攀升至5.07%和5.05%。
而在11月6日晚,中邮人寿也发布了举牌公告。公告显示,中邮人寿于10月22日通过沪港通从港股二级市场增持了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28.4万股,每股平均价格为9.8912港元,涉及资金总额达280.91万港元。此次增持后,中邮人寿的持股数目增至2482.8万股,持股比例也由4.9784%提升至5.036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邮人寿首次发布举牌公告。
11月初,瑞众人寿也对龙源电力H股进行了增持举牌。据该司公告,瑞众人寿买入龙源电力H股418.8万股,共计持有龙源电力H股4.17991亿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据《险企高参》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7日,年内险企举牌次数已累计达到15次,涉及上市公司数量也多达13家,举牌次数和举牌公司数量均创下了近4年的新高。
其中,长城人寿年内表现尤为活跃,已对无锡银行、城发环境、秦港股份、江南水务、赣粤高速以及绿色动力环保等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举牌;紫金财险则举牌了华光环能;中国太保旗下子公司则分别举牌了华电国际电力股份和华能国际电力股份;瑞众人寿则对龙源电力和中国中免进行了举牌;中邮人寿举牌了皖通高速;而新华保险则一举对两家药企——国药股份和上海医药进行了举牌。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三季度的情况来看,交通领域成为了险资的“新宠”。唐山港被险资增持了1.06亿股,招商轮船和粤高速A在三季度也被险资分别加仓超过5000万股,而皖通高速同样获得了中邮人寿的2482.8万股增持。
为何交通股能够受到险资的青睐呢?
交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具有稳定增长、良好盈利及稳定现金流的基本面优势,为险资提供了可靠的投资回报预期。随着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与城市化浪潮的推进,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为行业铺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更为交通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从险资的投资策略与偏好上看,作为长期稳健投资的践行者,险资对大盘蓝筹股情有独钟。而交通行业内众多企业恰好符合这一标准,它们不仅市值庞大、信用等级高,更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加之交通企业普遍较高的分红率,为险资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与险资追求资产负债匹配及回报稳定性的需求不谋而合。
此外,交通行业正站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风口浪尖,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也为险资投资交通股打开了想象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交通行业的必然趋势,为险资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
专业券商分析师指出,交通类股票往往具备高股息率的特点,同时其背后有着稳定的盈利能力,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这类股票能够兼顾险资在现金流与投资回报上的双重需求。华创证券的研报也指出,从被举牌的标的来看,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因子正在收紧,而红利风格则进一步凸显。
有券商分析师进一步表示:“由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波动性增加,保险公司不会大幅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而是可能增配高股息、高分红的股票,并将之放入FVOCI账户进行非交易性质的长期配置。这样做可以减少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险企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险企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