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故乡的泥土》卖粮打白条十分真实,但粮食为何增收,言之不详
创始人
2024-12-18 17:01:13
0

11月20日,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播出至第13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包产到户之后的沙窝村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继而,出现了农民们去粮站卖粮的时候,粮站只能打白条的问题。这个大情节,是较为真实的,应该给剧作点赞。显然,编剧是经历过那个年代,并且对那个年代进行了一定量的观察的。当然,我认为,编剧的观察依旧不够细致,浮于表面。

先说卖粮打白条的事儿。这个事儿,相对真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确实出现了粮食大丰收的景象。而部分粮站,是没有那么大的库存的,说白了,粮食已经存不下了。所以,全国很多粮站都出现了只能给卖粮农民打白条的情况。粮站用这种方式,逼迫农民把粮食存在自己家里。

其实,各地农民,也都有自己储存粮食的方式和方法,青年观众们不用担心。中国农民自己存粮食几千年了,早就是熟稔得很。部分比较贫困的农村,其实还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即便是粮食大丰收了,农民们都不卖粮啊,而是自己储存起来,等第二年的粮食已经大丰收了之后,才卖上一年的。中国农民饿怕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因此,粮站打白条的事情,只是短暂出现。

再说粮食丰收。《故乡的泥土》当中,通过老支书和另一位老同志的对话,告知观众,粮食已经从亩产三百斤,一跃成为亩产六百斤。这也是相对真实的。在这个亩产数量上,编剧是有生活的。这个亩产,讲的是小麦的亩产,不是咱们南方观众熟悉的水稻哈,也不是秋季的玉米哈。这里,需要重点标注一下。

那位问了,咱们中国当下,北方小麦的最高亩产,能实现多少呢?平均亩产上八百斤,应该不太难,最高亩产,有过千斤的。咱们当下和曾经比,粮食增产,确实翻了好几番。粮食为什么会增产呢?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故乡的泥土》在处理这个“原因”问题上,又显得编剧肤浅了,没有深入生活了。

在古代的时候,咱们中国农民种粮食,绝大多数的时候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了,不洪涝不干旱了,一年两季亩产三百斤粮食,就不错了。咱们不妨具体一下,聊华北平原,尤其是滹沱河流域,这么聊,更容易出具体的真实。明代末年,玉米来到北方,滹沱河一带开始种植,一年两季的亩产,才正式上三百斤。

49年之后,滹沱河流域的亩产开始出现上升。原因是什么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49年之后,拾粪运动是一代人的记忆。这里讲的粪,不仅仅是人畜排泄出来的经过发酵的粪便,更包括一些土炕形成的带着硫化物的土坯。很多生产队也自己生产“粪”。大家都知道,多上粪,才能多增产。当年,牲口要是在外边拉泡屎,大家伙赶紧把这泡屎抢了。这不是和青年朋友们开玩笑。

同时,49年之后,滹沱河流域也开始修水库。日本鬼子占领华北之后,就开始修水渠了。现在华北平原上的那个石津总灌渠,前身就是日本鬼子搞的。他们当年想要把那个灌溉渠修成两用的,一边灌溉,一边航运。航运的目的,就是把河北井陉的煤矿运到天津港去。49年之后,石津总灌渠依旧发挥着灌溉的作用。同时,60年代,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相继修建,虽然造成了滹沱河下游没水,但石津总灌渠水源充足了,灌溉更充分了。有水灌溉,就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态。

到了七十年代,中国在农业上还有俩变化。一个是,大量化肥厂出现了。另一个,很多高科技的高产量的种子出现了。日本方面对咱们也有援助,这一点,不应该日本鬼子侵略过咱们,咱们就否定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日本。这两个变化,促成了八十年代初期的连续多年的粮食大丰收。这是编剧在《故乡的泥土》当中忽略或者故意忽略的事情。

我们讲八十年代初粮食大丰收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功劳全部归为包产到户上。这就不够全面了。包产到户,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当然会大丰收,但是,化肥和种子的新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而且是非常重的。乃至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修建的那些农业灌溉水利工程,也是有粮食大丰收的重要贡献力量的。这些力量共同作用,带来了八十年代的连续多年的大丰收。

编剧只说包产到户带来大丰收,就把这件事情说单薄了。一个最有效的对比便是,中国农业“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了,粮食还不是亩产二三百斤嘛。为什么到了八十年代初,就迅速提升到六七百斤了呢。灌溉、化肥、种子、劳动积极性,缺一不可。文学影视作品,要真实现自己的史学价值,就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得扎扎实实才行。《故乡的泥土》有讲时代真实的意思,但缺一些能力。《故乡的泥土》就像是剧情当中的那件破军装,漏洞百出,但它依旧是军装,我写剧评的意义,似乎更像是出来给它缝缝补补,努力让它成为体面的衣服。(文/马庆云)

相关内容

原创 ...
小时候想成为一个温暖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饭前有人说笑,饭后有人陪...
2025-11-01 09:01:37
原创 ...
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灰溜溜的“虎踞台湾”,对很多人来说,...
2025-10-31 22:02:23
原创 ...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
2025-10-31 20:00:59
原创 ...
10月30日,闻泰科技发表声明,明确提出要恢复安世半导体前CEO的...
2025-10-31 19:22:09
台籍日本兵变“台独”,为何...
日本二战时期在台湾征召的士兵和军属(不是家属,而是护士,军夫等辅助...
2025-10-31 19:02:30
运河访谈|徐则臣:如果说黄...
当代作家徐则臣的《北上》是一部以大运河为主题的长篇小说,2019年...
2025-10-31 18:00:42

热门资讯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耳聋耳背知识分享-----耳朵... 耳朵听力下降恢复方法首先要找出听力下降的病因,其次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耳朵听力下降,如何恢复听...
激光术后护理指南:如何科学恢复...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常用于去除瘢痕、色素沉着、皱纹和其他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发射高能量的二氧化碳...
原创 如... 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空气中的很多灰尘和垃圾都会随空气进入肺部,所以肺部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如何有效应对低血压问题,提升生... 血压低,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血压低就像是个小毛病,不用太在意。但实际上,低血...
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 原标题: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请收好 处暑的天气多变,可能给我们的身体...
孩子自控力差?家长如何引导培养 孩子自控力差?家长如何引导培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控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它关乎孩子的学业表现...
宝宝不吸奶瓶的问题如何解决 原标题:宝宝不吸奶瓶的问题如何解决 宝宝出生后不久,有些妈妈因为要上班而不得不...
敏感肌如何修复?医生:需要专业... 原标题:敏感肌如何修复?医生:需要专业指导与针对性治疗共同作用 敏感肌,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