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开办,作为团长的蒋介石十分重视,亲自到场检视训话。
陪同检视的宋美龄听说峨眉山钟敏灵秀,风景十分喜人,便萌生了游览一番的念头。
得知夫人心意后的蒋介石立刻唤来时任军官训练团的教育长陈诚,让其准备相关事宜。
一向以校长马首是瞻的陈诚却突反常态,脸色有些犯难,说话支支吾吾。
蒋介石见陈诚如此异状,顿生疑色;细问之下才知峨眉山虽风景秀丽,但登山路上却时常有猴群拦路,这群猴子不仅不怕人,还会主动向路人讨要吃食,极通人性。
若是不给食物惹怒了它们,便有猴子攻击人的情况发生,颇有“山大王”的做派。
陈诚不让蒋介石和宋美龄去峨眉山,就是怕猴群拦路,“冲撞”了校长和夫人,蒋介石对此不屑一顾,他是军旅出身,不怕什么猴子。
哪知在第二天登山路上却怪事频出,原本愤怒讨食的猴子居然对蒋介石行礼作揖;此外听到山庙主持说出的四字卦言,蒋介石脸色顿白、双眼发昏、险些瘫软倒地,还好夫人宋美龄及时扶住。
主持说出的四个字是什么?山上的猴子为什么会对蒋介石行礼作揖?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为了分化整合地方军阀势力,蒋介石听取了身边智囊建议,参照庐山训练团开办峨眉山中下级军官训练团。
蒋介石自任团长,让陈诚做训练团教育长全权负责训练事宜,有事直接向他汇报。
陈诚不仅是蒋介石的心腹,抓军事训练更是一把好手,庐山军官训练团就是他一手操办的。
负责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后,陈诚几乎和学员同吃同住,为了鼓舞军官们的士气,他还邀请蒋介石到现场视察讲话。
在南京的蒋介石本收到邀请后欣然同意,为了表示重视还让夫人宋美龄与自己一同前往。
视察结束后蒋介石心情大好,对陈诚的工作很满意,又听到夫人宋美龄想要游览峨眉山,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在峨眉山待了不少时间的陈诚却阻拦道:“这峨眉山自古却是风景揽胜之地,但这峻岭崇山道路崎岖艰险,校长和夫人一路风尘,我看不如先去官邸休息一番........”
峨眉山的情况陈诚十分清楚,不仅曲折蜿蜒,山路湿滑,还有恶猴拦路,万一委员长和夫人有点闪失,他担待不起。
可蒋介石不会听他的,坚持陪夫人上山观景,并且他听身边人说山上有一精通佛法的高僧,也想拜会一番。
陈诚无奈,只好加派人手并安排人多备些吃食,心想:备下那么多买路财,那些猴子总该“见钱眼开”些了吧。
第二天一早,蒋介石夫妇两人乘坐陈诚特地找来的滑竿向山上进发,一众侍从步行在周围负责警戒。
一开始很顺利,初登峨眉山,群山重重叠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相呼应,宛如仙境一般。
蒋介石见此景象心情十分愉悦,同时暗怪陈诚拿什么恶猴拦路糊弄他。
还说什么峨眉山的猴子通人性,嗅觉十分灵敏,鼻子稍微一动就知道游客身上有没有带吃食,抓住游客衣服,掏出食物就吃十分霸道。
猴群没有出现,弄得一旁的陈诚尴尬不已,只好转移注意力向蒋介石和宋美龄介绍沿途风景来。
可谁知一行人行至山腰陡峭狭窄之处,猴群突然出现拦在路中央,叽叽喳喳向众人索要吃食,猴急的猴子开始扒侍从的口袋。
猴群出现得太过突然,加上大家的精力都在陡峭的路上,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是有经验的陈诚吩咐众人赶紧把果物扔在路旁,交出“买路财”。
山腰陡峭之处,若是惹怒了猴群,还真是上山不得下山不去,把食物扔在路旁,猴群刚好让出上山的路来。
可猴子实在太多了,侍从们带的果实根本不够猴分的,蒋介石一行还没走多远,便有猴子扑上来索要吃食。
人行走在崎岖的山路远没有猴子行动灵敏,见猴群们又追上来,蒋介石有些不悦,训斥身边的侍从道:“还没有吃的东西都拿出来,去喂这些养不饱的东西,娘希皮”。
浙江奉化的官话一出,侍从们纷纷将携带的罐头扔给猴子,想着既然猴子那么通人性,人喜欢吃的罐头,猴子也不例外吧。
猴子没见过罐头,以为是没吃过的好东西纷纷去捡,哪知蒋介石一行刚要向山上走,身后的猴子突然躁动起来,叽叽喳喳向众人扔石块。
有一貌似猴王的猴子猛地一下跃上蒋介石的滑竿,呲牙咧嘴发出吼声,欲攻击蒋介石。
原来捡到罐头的猴群,怎么咬也咬不开,以为是众人戏耍它们,一时暴怒起来。
面对怒气值拉满的猴王,有点慌的蒋介石急忙驱赶,由于身边无物可用,情急之下抓起头上的帽子向猴王挥去。
哪知猴王一见摘掉帽子的蒋介石立马行礼作揖起来,态度还十分虔诚,一旁的猴群也是如此。
待猴群退去后,有些懵的蒋介石也没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发怒的猴群为什么见到自己脱帽后,态度差距如此之大。
一众侍从也纷感惊奇,其中一人趁机说道:“属下一直觉得委员长眉宇间有浩然正气萦绕,怕是猴王见了委员长的真面目,哪还敢撒野.....”
这些话蒋介石自是不信,不过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身后的宋美龄听了侍从的话却有点生气,打断了侍从的话,让陈诚赶紧带路上山。
她是基督教教徒,是希望蒋介石和她一样信奉上帝的,怕蒋介石真信了侍从的“鬼话”,她还准备提醒蒋介石一番。
达令两字刚出口,上海话还没展现出独特的语言魅力,蒋介石便拍了拍宋美龄的手,示意自己知道。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蒋介石虽把圣经放在床头,时常研读却也不曾完全信奉上帝,皈依基督教,他是一党领袖。
一路上猴群再也没出现过,由于怕宋美龄不悦,侍从们不敢当面议论此事,陈诚也是一言不发,唯有蒋介石不时低语,谁也没有听清楚说些什么。
直到一行人登上峨眉山来到寺庙处暂作停歇,蒋介石与老主持探讨佛法之际,刚刚提及腰处的猴群还没说自己遇到的奇特怪事,老主持面色沉重主动提出要为蒋介石算上一卦。
蒋介石虽心里狐疑,却也不好拒绝高僧的好意,便从竹筒里抽了挂签交给主持解签。
接过竹签的主持,端详了一会儿眉头紧锁,迟迟不言。
蒋介石见状让主持不要顾虑但说无妨,主持这才出言轻叹道:“朝不保夕”。
话音刚落,蒋介石脑海如五雷轰顶,背脊冷汗直出,险些倒地,幸好一旁的宋美龄及时扶住。
反应过来的蒋介石忍不住发问:“难道我将不久于人世了吗?”
主持摇了摇头说出八字解释道:“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老主持言尽便转头离开,让香客自便,自幼受国学教育的蒋介石思考良久才大概弄明白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自己在四川就能打胜仗,离开四川就要吃败仗,失败了就要去台湾,不然朝不保夕了。
可惜的是蒋介石在峨眉山待了几天,由于事情太过繁忙就离开了。
不过峨眉山猴子向他行礼作揖的事儿却不胫而走,特别是1945年蒋介石国内威望达到鼎盛时,这一消息又一度议论纷纷,喧然纸上,隐含蒋介石是天命之人。
事实却是失去民心的国军不仅被解放军打得步步败退,最后还被毛主席采用大纵深大迂回的战略被逼到西南一隅退无可退。
众叛亲离的蒋介石面对失败回天乏术被迫下野,再没有三个月消灭“共军”的豪气,离开南京时让飞机绕行三圈尽显无奈,最后退居台湾每天只能站在隔岸遥望大陆。
蒋介石不知道的早在1943年,有人便弄清楚了猴子向他敬礼的真相。
1943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徐怨宇趁出差路过峨眉山,他想起蒋介石的“奇遇”,于是便转道峨眉山拜会了山上的主持。
一开始主持以为徐怨宇是与他讨论佛法的,并没有拒绝与徐怨宇见面。
当徐怨宇提出当年的事儿时,主持则闭口不言双手合十要送客,还好徐怨宇来之前出于职业习惯对寺庙的情况调查了一番,当即送上一大笔“香钱”。
原来由于战乱国内很多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寺庙基本没有什么香客,和尚虽然吃素但也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主持见身旁弟子面容蜡黄,只好带着徐怨宇来到一处密林让徐怨宇一人静等便是。
老主持离开后,守在密林处的徐怨宇静静观察了一会儿便发现这条路上经常有僧人经过,也会有猴子。
但奇怪的是,这些猴子在看到僧人后,并没有行为粗鲁地抢夺食物反而立刻直立作揖,如同当年蒋介石行走峨眉山一样。
徐怨宇为了急于弄清情况,拉住一过往僧人就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僧人被徐怨宇的突然举动弄得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徐怨宇意识到失态连忙道歉解释。
这才弄清其中原由,原来正如陈诚说的峨眉山山路崎岖,蜿蜒曲折,由于地势原因导致山雾云绕,经久不散。
植被缺少阳光照拂,山间野果相应的稀少,猴群缺乏食物果腹,特别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游客进不来,为了活下去猴子只好溜进寺庙,偷吃贡品。
刚开始这群猴子还偷偷摸摸,时间长了见和尚可欺慢慢胆子越来越大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找,熟悉果子味道后,它们不用进房间动动鼻子就知道屋里里有没有吃的。
僧人们心怀善心,不忍让这群猴子饿死又不想对佛主不敬,于是每到冬天,僧人们外出时便会随身带着果子以便随时投喂这群猴子。
有趣的是僧人们这样做之后,猴子便再没拿过贡品,主持见这群猴子颇有灵性,便时常让僧人对猴群诵读佛法。
朝夕相处,猴群对僧人们产生了感情,由于它们经常看到香客们对着佛主朝拜,便学着他们的动作,开始对着僧人直立作揖表达它们的“敬意”。
猴子以为“光头”的就是僧人,所以蒋介石脱帽后,它们自然行礼作揖。
弄清楚原由的徐怨宇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也没敢当众揭穿这一秘密,只是在身边一小撮人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