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吴亚琦
近日,只因为学生一句话,武汉大学图书馆“光速拿下”价值99800元的《文明交流互鉴丛书》,让同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感慨“武大真的太宠我了”。不仅如此,据报道,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短短一年内已通过荐购渠道累计为同学们采购价值近百万元的书籍。
除了荐购服务,武汉大学图书馆还提供了借购服务。读者在平台上借购的图书,由协议供应商快递直送至师生手中,先借阅,后入藏,读者无须支付任何费用,书费和邮费皆由图书馆承担。迄今为止,校内相关平台已处理中外文图书荐购2471条,中文图书借购872条。
“又是‘别人家的学校’,不想再说羡慕了”。学生提出购书需求,图书馆迅速行动,甚至不惜重金拿下,学校为学生一掷“万”金的豪横和响应速度让评论区大呼羡慕。这种“光速拿下”的背后,是学校对学生学术追求的全力支持,以及对学生知识渴求的深刻理解,也是图书馆对读者阅读需求的正视和尊重。为学生尽可能创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是高校教育的应尽之责,也是应有之义。
此外,武汉大学提供的荐购和借购服务,是让学生作为主体,直接参与到图书的选购的流程中来,从需求提出到资源获取,实现无缝对接。当然,不只是武汉大学,搜索相关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不少高校都提供类似服务。
传统模式中,是“图书馆有什么书,学生看什么书”,购书藏书的话语权基本归属学校,但思路转变,可以成为“学生看什么书,图书馆可以有什么书”。高校将一定的自主权开放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和探索兴趣,也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温度的体现。
其实,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的现象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当然,这与纸质媒介衰落的趋势不无关系。随着阅读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图书馆的馆藏不再是他们的首选。但在潮流的冲击下,高校图书馆是否跟上变化,又是否满足需求,同样关乎着学生们是否愿意走进图书馆。
据2022年7月知网一篇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分析论文中的问卷数据,有42.61%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新书少、没有满足需求;31.36%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纸本图书携带不方便、更新慢。这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图书馆馆藏与学生诉求不相符的问题。
可见,图书馆的荐购和借购服务,虽然服务模式谈不上多新颖,但仍令不少人“慕了”,还是因为高校在平等地“听劝”。这是对高校呵护学生的肯定,也蕴含着对其拥抱变化的期待。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