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什么是脑卒中呢?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它主要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大类,其中脑梗死占比较高。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其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种族,这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肥胖、吸烟、饮酒、缺少运动及锻炼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脑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我们该怎样预防脑卒中呢?
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可以避免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我们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合理饮食
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
第二:适度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及胆固醇水平。
运动强度应避免过大,以身体轻微出汗为宜。
第三: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患者应合理调整饮食,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需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
3.高脂血症患者应口服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防止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进一步加重。
第四: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损害,降低脑卒中风险。
限酒应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
第五: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异常等。
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
第六: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最后
我们要学会
生活中,如果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或理解障碍,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走路不稳、头晕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就医。
图 | 神经内科 李晓丽
编辑:胡 波
一审:李治刚
二审:游 莹
三审:任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