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后金人没有全面南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南宋方面的抵抗力量:
- 将领与军队的战斗力:南宋仍有一批有能力的将领和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例如吴玠、吴璘兄弟在川陕地区多次击败金军,稳固了西线的防御,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等战役的胜利,使金军难以在川陕地区取得更大突破;韩世忠等将领也继续统兵,对金军保持着一定的威慑力。他们在长期的抗金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熟悉金军的战术,能够有效地组织防御和反击。
- 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南宋在与金军的长期对抗中,逐渐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在江淮地区,利用水系和地形构筑了多层次的防线,包括城池、堡垒、水寨等。例如,在长江沿线设置了众多水军基地,以抵御金军的渡江作战。这种防御体系使得金军在进攻时面临很大的困难,难以迅速突破南宋的防线。
- 金国自身的问题:
- 战争损耗与兵力不足:多年的战争使金国的军事力量也遭受了很大的损耗。在与北宋及后来南宋的战争中,金军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士兵的伤亡、物资的消耗较大,导致可用于继续南征的兵力不足。
- 内部矛盾:金国在后期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如皇位争夺、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等。这些内部矛盾分散了金国的精力,影响了军事决策和行动的效率。同时,内部的不稳定也使得金国的统治阶层对继续大规模南征产生了顾虑。
- 经济压力:战争对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国内物价上涨,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维持战争开支,金国政府不得不增加赋税,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金国的经济结构也存在问题,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对外部物资的依赖较大,难以支撑大规模的战争。
- 外部局势的影响:
- 蒙古的崛起:在岳飞被杀后不久,蒙古逐渐崛起于北方草原。蒙古军队战斗力强大,对金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金国不得不将大量的军事力量用于抵御蒙古的进攻,无暇南顾。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多次发动对金国的战争,攻占了金国的大片领土,使得金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 周边国家的态度:金国周边的西夏、高丽等国在宋金战争中采取了观望态度。这些国家不愿意看到金国过于强大,担心自己会成为金国的下一个目标。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金国形成了牵制,使得金国不敢轻易南下灭宋。
宋金在西北、西南地区战事频繁,其中比较重要的川陕之战:
- 富平之战:1130 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金军左副元帅完颜宗翰急调完颜宗弼军自西京入关,与完颜娄室军会合。张浚调集熙河经略使刘锡、秦凤经略使孙渥、泾原经略使刘锜、权永兴军经略使吴玠、环庆经略使赵哲等五路兵 40 万、马 7 万,向富平地区集结,与金军相持。金将完颜娄室示弱骄敌,使刘锡与诸将轻敌麻痹,拒绝吴玠据高迎敌的建议,结果宋军为金军所败。金军乘势西进,迅速攻占陕西大部地区。
- 和尚原之战:1131 年(绍兴元年)五月,金将完颜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阶、成,出大散关会攻和尚原,皆被宋军击败。十月,完颜宗弼率军 10 余万,从宝鸡渡渭水进攻和尚原。吴玠据险邀敌,以强弓劲弩阻击金军,并和义军相配合,出奇兵袭其侧背,断其粮道,激战三天,大败金军。
- 饶凤关之战:1133 年(绍兴二年),金军攻克金州后,兵趋汉中等地。吴玠由河池一日夜兼程 300 里驰援饶风关。金军仰攻,宋军以弓弩、滚木礌石与金军激战六昼夜,杀伤金兵甚众。后因犯罪小校叛引金军从蝉溪岭击关背,攻破饶风关。宋军退守三泉、仙人关。金军因粮草不继,野无所掠,疫病流行,于四月引兵北撤。
- 仙人关之战:1134 年(绍兴四年)正月,金元帅令都监完颜宗弼、陕西经略使完颜杲,伪齐将刘夔率步骑 10 万攻仙人关。吴玠以万人守关右,并修筑杀金坪,依险拒守,大败金军。金军被迫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此后吴玠乘胜收复凤州、秦州、陇州等地。川陕之战历时四年,宋军依险设防,充分用地利之长,军民同忾,粉碎了金军对川、陕的重点进攻,使西北防务得到暂时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