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一知己,好朋友可以为你的人生增色不少,还能帮助你的人生路走起来更顺畅一些。朱德朱老总有一位好朋友,两人是同乡、同学、至交、亲密战友。他的名字叫做戴与龄,也是革命人士,追随过朱老总,参加过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南昌起义。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位人物,却在建国后销声匿迹了,在新中国未有一席之地?
戴与龄出生于1888年,比朱老总小1岁,两人都是四川仪陇马鞍场人,幼年在席家砭私塾读书时,二人就结为好友。受老师席聘三的影响,他们在少年时,便立下拯救国家、民族命运,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戴与龄对朱老总很是信赖,觉得他诚实可靠、宽厚大度、遇事不慌、很有办法。1905年,两人一同参加乡试,一同考过。不久,两人又到顺庆府考府试,同样顺利考过。
恰好在这时,清廷宣布废除科举。于是,两人一同到顺庆府念新式学堂。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朱老总和戴与龄都是形影不离、互帮互助的。朱老总为戴与龄谋得了几次官职,戴与龄也为朱老总多次提供经济帮助。
1922年,因反对唐继尧失败,在戴与龄的资助下,朱老总揣着2000元出国考察,寻找一条新的救国救民之路。留学德国、苏联期间,朱老总的唯一生活来源,就是戴与龄的资助。
1926年,朱老总结束考察回国,先后到川军杨森、滇军朱培德部工作,戴与龄也是一直随行,从事军队后勤工作,继续做着朱老总的“管家”。参加完南昌起义后,戴与龄负重伤,在朱老总的劝说下,他离开了部队,隐姓埋名,来到泸州开药店谋生。
朱老总参加红色革命期间,家中亲属屡受敌人迫害。朱母钟太夫人和朱妻陈玉珍遭迫害时,戴与龄无惧危险,都有大力帮助。抗战时,戴与龄因帮助过朱老总家的事,导致戴家人一度被捕,差点万劫不复。
全面抗战时期,多年未见的朱老总,提笔写信给戴与龄,向他请求帮助自己家中的老母。并说明这钱是作为捐助的,自己没钱还。收到信后的戴与龄,得知了朱家的事,二话没说,就给朱老总的两位老母亲,寄去200元中币(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数万,乃至十余万人民币)。
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全面爆发,戴与龄因与朱老总的关系,不断受到迫害,被三次抄家。直到1949年11月,泸州解放,戴与龄才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当时,朱老总给戴与龄写信,告诉他年纪大了,无法工作了,就来北京观光,子女辈可来京学习、做事,自己一应安排。
可惜,戴与龄的身体,在长期的迫害中,早已虚弱不堪、难以支撑。1949年12月,戴与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泸州病逝,享年61岁。朱老总对这位为自己、为革命默默做了那么多好事的老朋友的离去,感到无比悲痛。如今革命胜利,自己还没来得及回报他,跟他见一面,他就匆匆离开了,朱老总为此而遗憾。
不久,朱老总将戴与龄的儿子、儿媳召到北京来,与他们谈话,并帮助他们学习和工作。若是戴与龄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和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