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上大学,靠父母或私人关系上去是不行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很多,当工人,当兵,种田都可以……”
一个老部下给滕代远写信,希望他能动用关系,安排其子女进“哈军工”时,被婉拒了。
或许正是这样的看淡一切的心态,觉得做什么工作都可以,滕代远才不在意一件事:部下出了三名开国元帅,自己作为红军创始人之一,没有获得军衔。
部下出了三个开国元帅
滕代远与粟裕一样,都是少有的少数民族将领之一,粟裕是侗族人,而滕代远是湖南麻阳县的苗族人。
1924年,滕代远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参加革命。
马日事变后,滕代远与其他党员一起脱离国民党,转入地下斗争。
1928年夏,滕代远被任命为湘鄂赣边特委书记,不久同彭德怀等人领导“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他出任党代表。
因而,滕代远成了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1930年5月,中央将红五军改编为红三军团,滕代远任军团政委。
不久,为协同作战,彭德怀提出创建红一方面军的想法,滕代远深表赞同,也参与到了红一方面军的创建之中。
同年8月,红一方面军诞生,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滕代远则任副总政委,成了毛泽东的副手。
当时,红一方面军往下面颁布命令,大多都用“朱、毛、彭、滕”字样,滕代远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仅次于朱德、毛泽东和彭德怀三人。
不仅如此,林帅、罗荣桓、陈毅这三个后来开国元帅,也是红一方面军的人,曾听命于滕代远。
然而,长征的前一个月,滕代远去了苏联,直到1937年12月才回到延安。
滕代远和三个元帅的命运,在这一期间也就出现了重大分岔。
长征期间,林帅、罗荣桓等人的地位慢慢得到凸显,深受重用,成为一支强大武装的高级将领,滕代远则继续干政治工作。
1940年,中央让滕代远出任抗大副校长和副政委,两年后左权将军去世,他被调离抗大,出任八路军参谋长,再次与彭德怀组成搭档。
解放战争期间,滕代远主要在华北局和中央铁道部工作,曾被任命为铁道部长、铁道兵团司令员等。
建国后,滕代远继续出任铁道部长,管理着全国的交通大动脉。
1955年全军大授衔,林帅、罗荣桓、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而滕代远作为红军创始人之一、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没有参与此次授衔。
滕代远的地位这样高,在军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何没有参与授衔?
为何没有参与授衔?
军衔的评定,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不是说谁的功劳大,谁的地位高,就一定能授予相应的军衔。
依照1955年的评衔规定,对元帅军衔有一定的标准: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
这里面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具体拆分,主要有以下的五大标准:
一是红军时期担任军团级以上干部;
二是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正副师长或新四军正副军长以上干部;
三是解放战争时担任野战军(方面)领导职务;
四是1952年被授予野战军级别正职;
五是1955年仍未退役或转业。
以滕代远的经历,他是红五军和湘鄂赣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又担任军团及以上干部,符合第一个标准。
抗战时期,他是八路军参谋长、彭德怀的副手,第二个标准也符合。
解放战争时,滕代远在晋冀鲁豫担任副政委,符合第三个标准。
但是,第四个和第五个,滕代远就不符合了,既不是野战军级正职,且离开了部队。
1954年,铁道部归国务院管,实现了军改民,因而,滕代远的铁道兵团司令员职务自然被取消,他被迫离开了部队,不再是服役人员。
这些因素综合下来,最终让滕代远错过了获得军衔的机会。
事实上,获得元帅军衔的那10个开国元帅的身上,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标签,那就是当时他们都是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元帅的排名,与军委副主席的排名相似。
滕代远并没有军委副主席,且直到1954年9月才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当时的地位与十大元帅有一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