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如何以科学价值解读科学事实争论
创始人
2024-05-14 14:11:23
0

原标题:读书 | 如何以科学价值解读科学事实争论

1969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乔治·韦伯(Joe Weber)首次宣称探测到引力波之后,科学界便开始了对探测引力波实验的讨论,同时也开启了关于探测引力波实验的争论。直到2016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简称LIGO)召开全球发布会宣布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才被学界认可为是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的信号。基于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张帆所著《当代科学事实的争论研究——以探测引力波实验为例》,沿着科学事实和科学价值两大线索,对探测引力波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争论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其争论解决的过程和机制、探测引力波实验所涉及的科学争论给当代认识论带来的挑战等等所进行的讨论,强调了当代“大科学”实验特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争论,且相较以往,这种争论已经从关于科学发现权、科学奖励机制的外层争论直逼科学事实本身。

《当代科学事实的争论研究——以探测引力波实验为例》,张 帆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提升科学价值的地位面对科学事实争论

“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正在向科学共同体发起挑战。在许多自然学科的研究中,科学家在现象被直接观察之前预设一个支撑它的理论模型,随后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最终依据实验数据判断理论模型的真伪。如果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可以证明已观察到的现象,那么这个理论模型也就同时被承认为“可靠的”,由该理论模型所推导的现象也会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在这种模式之下,一些迄今为止纯粹的科学理论被认定是实际意义上的存在,尽管它从未被仪器或人类感官捕捉到,即未观察到的现象被当作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来对待。天体物理学遇见的认识论难题就源于此,无法进行受控干预,科学家只能令自己身处在“宇宙实验室”,观察着宇宙本身所做的许多“实验”痕迹,然后根据痕迹重构这些遥远的事实。

个人的力量在这样的宏大科学之中显得异常渺小,对于伟大科学理论的验证必然求助于社会规范,集全人类之力完成。探测引力波实验就是典型的“大科学”实验,LIGO公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实验结果,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但是有关信号真实性的猜测也层出不穷,使得科学的权威地位岌岌可危。争论已经由曾经的科学外围转移到了科学事实,甚至还触及了如何理解科学事实的底层结构。停止或缓解这样的争论是当代科学回避不了的问题。如何去面对“大科学”实验科学事实带来的争论,无法在理想主义科学内部找到答案,必须利用科学价值跳出窠臼,使科学的目标不再拘泥于追求宇宙真相、客观定理等,而是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观念、情感和审美。

利用科学价值中的“信任”破解科学事实争论

科学史上的研究方法和认识基础一直在发展和改变。最初,科学家先驱们只是基于一些推测就进行了理论建构,用于指导实践,后来由于“实验”的发展,科学变得详细、具体且数字化。中世纪科学引入了“实验科学的特权”,使实验与理论推测保持距离,理论推测发展了理性主义的逻辑分析工具,由此产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在现代科学中的长期对立。我们可以看到牛顿等科学家在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一直在使用这两种方法,说明了知识的发现从来都不是纯粹孤立的,每次伟大的科学发现中都用到了这两种方法。“建构”与“实在”从未分离且相互依赖,没有指导和赋予发现意义的理论就没有发现,没有新发现特征和现象的指引就没有理论化。

观测引力波实验的核心挑战之一就是对观测理论模型的依赖性,而当今的物理学研究中,理论对发现事实已经没有什么有效的帮助了。目前没有其他的天文台能够拥有LIGO实验设备和条件,故而引力波的观测结果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确证的“金标准”——可重复性。但可重复性是否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值得我们去思考。在“大科学”实验中,可重复性的获得往往需要几辈人的努力。但是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不能一直处于对科学的迷惘态度中,想要对抗长期迷惘只能有赖于本书重点论述的以“信任”为基础的“科学民主”。

从书中被柯林斯称作“政策倒退”的例子,可以看到“信任”在“大科学”实验执行过程中具有超越以往任何时期的力量。在以前的科学知识传播中,先由科学家简单地陈述事实,再由社会公众捕捉到与自己相关的某些信息,理解其将带来的后果。科学家由于受过学术训练,比外行人更接近知识的来源,所以对科学问题的理解比普通人更深入、更全面。虽然在科学发表都需要经历的同行评议过程中,专业知识会受到严格的审查,但在外行人看来那只是一个“黑箱”操作过程,也就自动放弃了在科学领域的话语权。这样的传播方式在今天已经过时了,就目前的科学事实争论来说,必须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科学民主”。而实现“科学民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科学家与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信任”,在科学价值上找到共识。

科学必将走向“科学事实与科学价值融合”

想要将科学哲学成果转化为公众知识,对科学价值进行追问是必然要做的工作。本书给出了很好的范例,以讲好探测引力波实验故事为前提,引领读者思考当今科学的危机,很好地帮助了读者跳出以往的认知牢笼,使公众大胆地向科学家提出以下问题:应该如何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什么方法被认为是可靠的?什么样的证据是可行的以及什么应该被视为证据?读者不再将科学事实作为自然现实的一部分,而是将其视作社会整体沟通、互动和谈判的产物;不再自觉地将科学的发现过程还原到科学事实的发现过程,而是认识到科学事实与科学价值缠绕在一起,共同构筑了科学发现过程。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启发,是它对争论和不确定性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陈述案例,而是全面展示了科学界内部的争论和可以作为认识基础的科学哲学理论。反观当今的科学家们仍然致力于寻求标准,包括实证验证、借鉴理论、客观性和通用的学科话语。但是,社会各界业已看到,在探测引力波实验中存在的各种争论中,标准既没有发挥过作用,也不是科学追求的目标。在科学危机的时代,一定要讲好科学的故事,筑好公众理解科学的桥梁,用科学价值阐述科学的真相。而书中最后着重提到的“技能模型”和“专长的规范理论”,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自我与科学的联系、将科学事实与科学价值融合在一起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 洋

文:李 洋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全球首个!中国发布多模态地...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的全...
2024-09-19 23:02:37
中国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
2024-09-19 12:52:01
维e起什么作用 维尔奇斯模...
维e可以帮助维持身体正常运转,促进健康。1. 维e是一种重要的抗氧...
2024-09-12 11:11:33
我国科学家将AI大模型用于...
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类深度认识月球。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
2024-08-30 09:31:46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AI...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19日在...
2024-08-20 06:02:09
我国首个农业通用大语言模型...
8月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024-08-01 20:52:53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上海发布:紧挨着城区的六个村为... 原标题:上海发布:紧挨着城区的六个村为何一定要保留?来看闵行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
茫崖市有多孤独?方圆百里荒无人... 原标题:茫崖市有多孤独?方圆百里荒无人烟,我国为何要建在戈壁之中? 这是中国最...
使命:林荫不做市公安局局长,为... 原标题:使命:林荫不做市公安局局长,为何副局长牛明也不可能接任 林荫从白山地区...
为何这些户外电源内置双向同步升... 原标题:为何这些户外电源内置双向同步升降压芯片?这篇文章给你答案 前言 目...
杨虎城去世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原标题:杨虎城去世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爱国将领...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水中恶霸”田鳖,吃青蛙能捕蛇... 原标题:“水中恶霸”田鳖,吃青蛙能捕蛇,还爱咬人脚趾,为何很少见了? 世界上存...
哈以战争为何爆发?美国掌握军权... 原标题:哈以战争为何爆发?美国掌握军权的盎撒集团要收回犹太集团所控制的经济权利 ...
入伍时间决定军考时间吗?如何进... 原标题:入伍时间决定军考时间吗?如何进行计算? 后台很多战友及兵爸兵妈咨询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