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杜康解不了自己的忧愁,30年官司是为何?三家杜康最终谁胜出?
曹操要知道他的一句诗在千年后又掀起波澜,一定会沉吟自傲。
《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思难忘,慨当以慷”
将杜康酒变成了中国学生的必背教材。
各大酒厂花钱都做不到“消费者从小培养”,杜康酒躺着就有了,唯一需要做的是将酒生产出来,并保证酒质还行。
陕西的白水杜康,河南的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应时而生。为什么是这三个地方,因为杜康陕西白水县人,又在河南生活。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争”这句话适用于三家白酒和平时期,上世纪70年代,群众消费水平有限,三家酒厂尚可以和平共处。
80年代,消费意识觉醒,品牌意识增强,消费者看牌子买酒的情况让三家酒厂开始有了危机感。此时“杜康酒”这三个字相当值钱,谁争到谁就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说成“杜康春秋时期”,三家只是口上比划一下,争议都带着兄友弟恭的温和感。最后两省的工商局协定,三家同时享有带有地名的杜康商标。
然而,矛盾的激发是从河南两家杜康开始的,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距离太近,市场争夺上显得尤其激烈。
打响第一枪的是伊川杜康,1992年他率先说出自己是“正宗杜康”的宣传语,汝阳杜康哪里能忍,上告商标局,这次商标争夺战伊川失败告终,商标局警告他不能以正宗自居。
相对于河南两家杜康的剑拔弩张,白水杜康由于离得远,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不仅获得20多项荣誉,还远销东亚,东南亚等地。发展得相比河南杜康好。
1993年续展杜康商标的时候,河南两家酒厂不再同意沿用之前的共享规则,都想独占商标。白水杜康退而求其次,申请白水杜康商标,获得批准。看得出来他不想惹事。
十年间年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的争斗已经达到整死你我也不想活的地步,倾尽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互相诋毁,使绊子。
2003年,汝阳杜康终于把宿敌伊川杜康干趴下了,伊川破产。
2008年,内力耗尽的汝阳杜康也卒了。
2009年,两个杜康的亡魂合二为一,组成洛阳杜康重新面世,这次的矛头指向的是黄河西边的白水杜康。
何以我成亡魂,你却安然在世!
怨念组成的摧毁力是巨大的,白水杜康深陷20年无休止的官司,从河南打到陕西,再到天津,最后到北京;从地方法院到省法院,再到最高人名法院,洛阳杜康发起了30多桩商标侵权案的诉讼,动用几千司法工作者为其劳民伤财。
白水杜康疲于应付,发展受阻,河南的时候败诉,在外省的时候胜诉,洛阳杜康一旦败诉,一再起诉,乐此不疲。2018年,最高法裁定白水杜康胜诉。洛阳杜康依旧不服,在各地继续起诉......
令人奇怪的是,案子在河南审洛阳杜康胜诉,在外省多半败诉,阴魂不散的洛阳杜康到底谁在为他招魂,想必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了。
白水杜康酒如今元气大伤,洛阳杜康败尽人缘,这场商标之战没有赢家。
品牌恶意竞争,最无辜的当属消费者,两边的酒友被相互诋毁,你买的才是假酒,忙于官司的酒厂生产质量下降,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买无名,但正规酒厂生产的白酒,俗话说的好“君子不立桅樯之下”。
比如这款秉衡的故事
贵州茅台镇生产的酱香酒,一直秉承着“酿造老百姓喝得起的酱香酒”虽然生产工艺和茅台酒师承一脉,却不挂靠茅台酒,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让当地的消费者逐渐认可。
会喝酒的朋友其实最注重的是酒的品质,反而品牌效应是其次,也很少有人天天茅五剑,作为口粮酒。
秉衡的故事口感丰盈协调,窖香浓郁,焦糊香突出,回味有淡淡的花果香,邪杂味没有,酒体纯澈清正,浓郁厚重。喜欢喝酒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白酒之争你想听哪家?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