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三国演义》中的四位谋士:徐庶、程昱、庞统和诸葛亮。
其中程昱出场最早,其次是徐庶、诸葛亮,最后是庞统。
初始战功之时,程昱取东阿县,徐庶下樊城,诸葛亮和庞统手中分别握着荆州和西川。
诸葛亮曾称庞统为“百里之才”,庞统也的确比孔明有才。
诸葛亮剧照
他只用四个字:逆取顺守,就让刘备改变了想法。
最后,庞统重用黄忠、魏延两位将领拿下西川。
要知道,此二人曾被诸葛亮弃之不用。
或许有人疑惑,若当年庞统在“换马沟”未与刘备换马,且未身死落凤坡。
那么,他日后能否打败司马懿呢?
庞统(剧照)
一、才识与孔明不相上下 短板依然十分突出
庞统,字士元,乃南郡襄阳人是也。
名士司马德曾说:“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光辉些。
相比之下,庞统则成了孔明的陪衬。
确实,庞统出仕之路相当坎坷。
几番周折之后,他终于成为刘备军中的副军师。
没过多久,庞统便命丧落凤坡。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鲁肃提到:“此人枢机可并于孙、吴,谋略不减于管、乐。上晓天文、下知地理。”
与诸葛亮坎坷的身世不同,庞统是襄阳名士集团中心人物庞德公的侄儿,从小到大一直活在襄阳势力圈内。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隐居者,《后汉书》记载:“庞公者,襄阳人,未尝入城府。”
此人不阿权贵,言行高风亮节。
庞德公既是襄阳庞氏的大家长,也是庞氏宗族的精神支柱。
在他的影响下,庞统自然也承袭了崇德尚礼、刚正不阿的品性。
因出身高门望族,庞统身上免不了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与童年痛失双亲的诸葛亮相比,会多一分虚华和浮躁。
诸葛亮(剧照)
虽然庞统没有诸葛亮那般事事谨慎、深思熟虑,但其智谋确实非同凡响。
赤壁之战中,庞统提出连环计和火攻对付曹操。
在庞统看来,“用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可用火攻。一船着火,余船无处可逃。”
之后,他不仅赢得周瑜的信任,还被派至曹营亲自实施连环计。
纵使曹操生性多疑,庞统依然取得了其信任。
最后,他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顺利救出了徐庶。
即便如此,庞统也有一些他无法改变的瑕疵。
庞统剧照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提到:“庞统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见到庞统样貌之后,孙权有些许不快,依然平静询问庞统过往所学。
庞统是这样回答的:“随机应变,不必拘执。”
短短八个字,在孙权看来既被轻视,又将二人的距离推远。
孙权作为独霸一方的诸侯国之主,虽然庞统有些答非所问,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询问庞统:“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
其实,孙权此番询问就是想了解庞统到底有何本事。
庞统若能将自己的连环计策讲解一番,自然也能证明自己的才识和谋略。
庞统却没有顺着孙权的思路,反而称自己所学与周瑜大不相同,似有不想被比较之意。
周瑜之于孙权,可谓千里马与伯乐。
庞统初到东吴,并无任何根基,孙权更不了解他。
听完庞统的回答,孙权如是评价:“狂士,用之何益。”
在孙权眼中,庞统只是没有真才实学的狂徒而已。
孙权剧照
后来,庞统见刘备时,因自恃才高,更没有拿出鲁肃的举荐信。
庞统投奔刘备,并当上耒阳县令时,庞统心中这样想:“玄德待我何薄。”
上任之后,庞统只是饮酒,不理政事。
没想到张飞去视察时,庞统不过半日就处理了积压的百余件公务。
之后,张飞向刘备推荐庞统,这时刘备才想起水镜先生的话,并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刘备剧照
二、出身世家有渊源 老谋深算能隐忍
再说司马懿,其出身世家。
《晋书》有云:“其先出自重黎,仰为赵将。”
司马懿的先祖司马仰是楚汉相争时期的将领,高祖司马钧亦是将军。
其祖父和其父二人则放弃军事,专精儒学。
司马懿从小饱读经书,十六岁已经熟读《春秋》和《易经》等儒家经典。
不过,他并不拘泥于儒家,还深谙道家之术。
司马懿剧照
不仅如此,司马懿自幼熟读兵法,掌握了大量兵法战策。
而司马懿在《三国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军事才能。
他多谋善断,善晓兵机且运用灵活。
公元219年,关羽攻打樊城,于禁和庞德则屯守樊北。
关羽趁下雨发动猛攻,斩庞德、降于禁。
曹操准备迁都逃走,司马懿则认为:“于禁等非战攻之失,离间权与刘备,樊围自解也。可遣人劝蹑其后,割江南封与权。”
最后,司马懿一招离间之计,化解了危机。
司马懿剧照
公元228年,孟达谋反欲归蜀。不出两个月,司马懿便破新城、斩孟达。
此外,司马懿还十分善于提拔后辈,更注重结交高官重臣。
司马懿和庞统一样,第一份工作也是从底层做起。
虽然他心中也有不甘,但依然在借机锻炼本领,并伺机寻找机会。
之后,曹操为报恩,邀司马懿和其兄长出任司空府属官。
司马懿的哥哥愉快接受了曹操抛出的橄榄枝。
司马懿则卧床不起,硬生生装病七年,继续观察局势。
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有着常人没有的忍耐力。
曹操剧照
后来,在荀彧等人的推荐下,司马懿终入仕,担任文学掾,负责曹丕的教育工作。
直到汉中之战,司马懿第一次担任军事参谋,并跟随曹操出征。
公元218年,司马懿荣升军司马。
两年后,曹操病逝,司马懿才终于不再压制自己的才华。
之后,他辅佐曹丕伐蜀灭吴,不仅终结了三国乱世,还为子孙后代打下江山。
而司马懿在三国鼎立的征战中,最大的对手就是诸葛亮。
与孔明的交手中,司马懿也发现其弱点:刻板僵化、谨小慎微。
对此,司马懿的思路就是坚守不出、避其锋芒。
在对阵东吴方面,司马懿早就看透其水军强大、陆战不足。
之后,他暗中切断吴国购买战马的路线,通过削弱其骑兵的方式,击败东吴。
说到底,司马懿之所以能胜诸葛亮,一靠智谋,二靠国力。
诸葛亮剧照
三、未身死落凤坡 庞统能胜司马懿乎
那么,若庞统未落落凤坡,是否就有机会胜过庞统呢?
答案显而易见。
实战之中,必然会有人罔顾信义、忠孝,但庞统却善阳谋,且忠于刘备。
庞统(剧照)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和诸葛亮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对抗意识。
在杂剧《走凤雏庞掠四郡》中,庞统与诸葛亮、庞德公、司马徽、徐庶、孟公威、崔州和石广元等人被称作“江夏八骏”,而诸葛亮称庞统为哥哥。
在其他元杂剧中,都能看出庞统是具有特殊军事才能的人物。
而在《三国演义》中,和庞统一般拥有特殊才能的除了诸葛亮,就属司马懿了。
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令曰:“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得而用之。”
曹操选拔人才并不十分看重德行,反而注重才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进入曹魏权力中心,最终以谋逆手段巩固了地位。
公元231年,蜀国北伐被打退之后,诸葛亮率军退往汉中。
之后,司马懿派张郃率军追赶。
作为自幼熟读兵法的司马懿来说,自然知道“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道理。
但是,他依然不断催促张郃追赶。
最后,导致其中了埋伏被杀。
司马懿剧照
《魏略》记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自此之后,军中再无人与司马懿抗衡。
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的手段相比忠诚的庞统来说会更多,且更加肆无忌惮。
再加上曹魏国力加持,即便庞统在落凤坡未身死,也依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司马懿剧照
结语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沾胸。”
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集团放松警惕之际,发动政变并控制了都城。
之后,他又借太后之手除掉曹爽兄弟,收兵权、夷灭三族。
再之后,曹魏政权名存实亡。
司马懿作为三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用兵理论和实践方面颇有建树。
后世更称其为:“善用兵,变化若神。”
而他本人也将兵书上的理论灵活运用,最终成为乱世的胜利者。
为其孙司马炎代魏,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庞统还是诸葛亮都不会是其对手。
司马懿剧照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