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孝庄秘史》的人,应该对孝庄皇后这个人物不会感到陌生。电视剧中的孝庄皇后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和她有密切关系的多尔衮、皇太极等人也被描写得栩栩如生。孝庄皇后在十三岁时便嫁给了皇太极,整个人生可谓是在风雨中前行,宛如行走在薄冰之上。在后宫的众多妃子中,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脱颖而出,赢得了许多人心。在皇太极去世后,孝庄皇后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政治风云,她扶持着自己的儿子福临(顺治帝)登基。然而,福临虽然做了十几年皇帝,最终却选择了出家做和尚。关于福临的死因,或许只有孝庄自己知道。在她年老时,她依然竭力辅佐小孙子康熙帝登基,开启了康乾盛世的辉煌局面。
在孝庄皇太后临终时,她留下了遗旨,不回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要永远守护自己的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对于祖母的遗愿,康熙不敢违背,但也面临着很大的困扰。孝庄皇后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岁月,她是清朝建立初期的关键人物,肩负起了大清江山的重担。她是顺治和康熙两任皇帝心中的定海神针,父子二人从小就相信,只要孝庄在,大清江山便永远稳固。因此,孝庄的遗嘱是不能忽视的。然而,问题在于,顺治皇帝的孝陵早已安置,根本没有为孝庄皇太后预留位置。于是,康熙面临着一个难题——要将祖母安葬在哪里?作为一位年纪尚轻的皇帝,康熙决定慎重考虑,不能草率决定祖母的安葬问题。 雍正即位后,除了要处理父亲康熙的丧事,他还需要为曾祖母昭圣太皇太后的陵寝做安排。当时,康熙已经选定了景陵作为自己的陵墓。如果曾祖母昭圣太皇太后还未安葬,理应先为康熙帝安排陵寝,这在情理上也说得过去。众多大臣察觉到雍正的困境,于是上书建议在清东陵大红门外建造一个“奉殿”,作为昭圣太皇太后的临时安葬之地,即为“昭西陵”。孝庄皇太后为了保住儿子和皇位,付出了无数的心血,采取了许多巧妙的策略和手段,这其中的艰辛和屈辱,或许只有她自己最为清楚。虽然历史上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孝庄下嫁多尔衮,但她为了保全儿子的皇位,可能确实有过亲近多尔衮的行为,这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孝庄皇太后临终时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很可能是因为她自己深知这一段历史,她的清白之身已难再与太宗同穴。康熙帝完全理解祖母当年为了保全大清江山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因此他对孝庄的孝养无微不至。孝庄去世时,尊重她的遗愿,不能葬于皇太极昭陵,但康熙又不忍心让祖母孤单葬在别处,于是出现了孝庄皇太后的棺椁在宫中停放了整整37年未能安葬的局面。 综上所述,孝庄皇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未能安葬的事实,虽然乍一看似乎违反常理,但从背后的历史背景来看,实际上反映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真相。这一事件充满了情感的复杂性与历史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皇后为家国、为亲人所做出的种种隐忍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