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曾在《春望》中提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战争用时长、涉及范围广,必将让主战场上的百姓们受到伤害最深。但是战争作为解决国际矛盾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历史进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场景。
像1931年到1945年的第2次世界大战,跨时14年,但谁又曾想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还有比14年战役更长的时间,那就是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爆发时间于1955年11月份,截止时间为1975年4月份,历时近20年。作为南越背后的主要支持力量,美国帮扶南越的时间其实也很长,基本上横跨了整个越南战争的历史,成为了该战的主线条。
所以根据这一现象,大家自然也就得出了一个新的疑问:美国到底是为什么一定要跑到越南去打这场战,而且一打还延续了将近20年的时间呢?
其实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为了谋求国内的利益,但到底是哪些利益?其实又可以细分为这两个方面。第1个方面是美国为了要与苏联抗衡,在国际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美国该如何在国际地位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威慑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找机会,比如说参与半岛战争。
半岛战争失利后,美国必须要加快国际布局的步伐,否则很容易在美苏争强的局势中落于下风。所以美国看到越南国内的政局不稳定,分为了南北两大阵线,于是出力站到了南越的身后,以资本主义力量帮扶南越。但不料南越打败仗打到让美国头疼,最后美国只能自己下场亲自出征,这一拖自然把时间给拉长了。
第2个原因是:美国也害怕民主思潮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因为南北阵线所代表的社会性质不一样,北边是以中国、苏联这类社会主义阵营。而南部阵线背后的力量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权势,可见南北代表的是不同的属性。
为了能够在国际地位中占据资本主义优势,美国当然害怕民主思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支持力度,这毕竟对于本国的资本主义性质和国际支持力有很大损伤。
但让美国无奈的是,北越那边总传来胜仗的喜讯。最后弄得美国最尴尬,打不赢又想打赢的局势,只能让美国在东南亚一拖拖了这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