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 辰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发布《2025年事业引才博士公开引进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公告中的岗位计划表提到,年龄要求为“28周岁及以下,优秀的可放宽至30周岁及以下”,引发网友关注。
一般而言,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年龄为22岁,在经历硕士2—3年、博士4—6年的学习后,顺利毕业时年龄在28—31岁,这还是每一步都赶上了节拍的情况。然而即便如此,一些学制稍长的专业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赶在“28周岁及以下”原则性门槛之前毕业,难免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更何况,近几年博士生延毕率居高不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就曾透露,该院直博生平均在读5.5年、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可见能如期毕业的已是佼佼者。要求28岁之前毕业,抑或是30岁之前做出能够抵消年龄“劣势”的成绩——一个近乎苛刻的门槛,直接将相当一部分人挡在了门外,当然也包括许多能力出众者。
招聘免不了筛选,引进高层次人才也需要较高门槛,但“卡人”的标准得高对地方。综合相关工作人员的回应,两个信息值得关注:一是此次招聘倾向于年轻人才,二是招聘要求结合了往年招聘经验设置的年龄门槛,“我们2024年就引进了1999年(出生)的博士,他也是国内名校毕业,不是海外水硕。”近年来,各地都在强调干部年轻化,然而如此就名正言顺了吗?
干部年轻化,是为了解决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近些年,个别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对任职年龄“层层加码”“层层递减”,以年龄论英雄,甚至形成“惯例”。对此,中央一再强调不能简单以年龄划线、片面追求年轻化。如果一些毕业生一上来就因过严的年龄限制失去了比拼能力的机会,不是优中选“轻”,而是“轻”中选优,人为缩小人才选拔范围,如何保证人才与岗位充分匹配?将年龄卡在28岁,特别优秀者才放宽到30岁,比饱受诟病的“35岁门槛”还要过分,不仅会加重社会焦虑,也与放宽年龄门槛的趋势背道而驰,不值得提倡。
我国高校目前有博士研究生61.2万人,随着博士生逐年扩招,数量还有上涨趋势,不难想见其面临的就业压力。如今,越来越多省市将公务员考试年龄从35岁放宽至40岁,有的还明确提出“博士研究生年龄放宽到45岁”,就不失为一种进步。还有,延迟退休政策已于今年实施,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时间紧迫。当前,已有地方围绕延迟退休改革提出放宽招聘年龄条件,这是好的变化。合理放宽公务员等一系列就业年龄限制,理应是完善延迟退休配套政策措施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