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水市场依旧热闹,“百事党”和“可口党”争论不休,而国产汽水俨然成为了第三种选择。
近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两大碳酸饮料巨头,披露了其2024年财报数据。可口可乐含气饮料在第四季度和全年均实现了销量的增长,而百事集团在大本营北美市场的碳酸饮料销量有2%的下滑,其他市场碳酸饮料情况未有详细披露。而在中国市场方面,根据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碳酸饮料品类中,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小幅增长,而百事可乐则有小幅下降。
在巨头的博弈之外,国产汽水品牌正强势崛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马上赢提供的数据统计,大窑汽水在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期间,线下零售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市占率小幅上升。但国产汽水行业也并非都一帆风顺,部分品牌在2024年深陷困境。
从行业整体来看,近年来,健康养生潮流兴起,原材料价格上涨,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虽受冲击,却仍是饮料行业的主力品类。业内人士认为,碳酸饮料市场仍具有较强的消费基础和市场活力,空间也较足。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国产汽水该如何在巨头的包围中突出重围?
“可乐”又乐了,中国市场回暖
日前,占据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半壁江山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均披露了最新财报。
2024年,可口可乐实现了营收470.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全球单箱销量增长1%,其中含气饮料在第四季度和全年均实现了销量的增长。中国市场方面,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詹鲲杰在财报会上称,“第四季度,我们在中国市场销量实现了增长,整体业务展现出不断向好的趋势。旗舰品牌可口可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雪碧、芬达和美汁源的销量均有提升”。
而百事在中国市场饮料方面的情况则略显乏力,财报显示,2024年百事饮料业务营收持平,销量增长1%,但在中国市场的饮料销量有低个位数的下滑。
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碳酸饮料品类中,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小幅增长,而百事可乐则有小幅下降。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月,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9.88%、27.2%,上一年同期则是59.46%、30.37%。
事实上,在去年的一些公开发言中,可口可乐高管频繁提及中国市场所面临的压力,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也均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就此,可口可乐也在调整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组合,包括剥离低利润率的包装饮用水品类,更聚焦含气饮料、果汁和茶品类。
除了产品组合的调整,詹鲲杰在财报会上还提及了两个关键举措,包括加快冷饮设备的投放,在重点渠道开展整合营销活动。
在业内人士认为,加大营销力度、产品创新是可口可乐能够在中国市场第四季度实现销量增长的关键,“据我了解,(可口可乐公司)今年是加大了营销的投入,也就是说广告打的多了,而且无糖可乐口感的上升,倒是拉回了一部分销量”。
万联证券研究所大消费首席分析师陈雯对记者表示,可口可乐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其碳酸饮料销量仍然保持了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司自身在营销和产品创新方面的不断努力。
可口可乐中国方面也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可口可乐中国把创意体验融入消费场景,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创新包装,也将品牌影响力拓展至文化生活领域,例如与泡泡玛特知名IP“LABUBU”推出系列联名手办,开出可口可乐服饰店,小家电授权产品快闪店等。
可口可乐与泡泡玛特知名IP“LABUBU”推出系列联名手办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健康养生”风兴起,碳酸饮料还卖得动吗?
在陈雯看来,可口可乐公司2024年碳酸饮料销量的增长也为行业注入了信心。
回顾2024年,一面是迫于原材料成本的压力,两大巨头都选择涨价。“2024年,由于碳酸饮料的主要原材料如糖、二氧化碳、阿拉伯胶等价格上涨,可口可乐实施了产品涨价策略,虽然短期有效提升了公司的业绩,但长期来看也会造成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流失。”陈雯分析称。
据媒体报道,去年5月百事饮料旗下多款汽水产品明确提价,550毫升的主力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3.5元,900毫升百事、七喜、美年达系列产品建议零售价调整至5元/瓶;4月,湖北太古可口可乐、江西太古可口可乐、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陆续发布部分产品调整的告知函称,4月下旬起部分产品供货价格调整,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调整至3.5元/瓶,提价幅度16%。
另一方面则是涨价叠加饮料消费健康化趋势兴起,“碳酸饮料卖不动了”的论调沸沸扬扬。“这几年都有这个说法,说碳酸饮料卖不动了,因为大家控糖,销量有影响。”上述行业人士对记者分析称。
也正因如此,碳酸饮料品牌也纷纷做起了“无糖”的生意,且销量表现不错。根据可口可乐的最新财报,2024年,零度可口可乐第四季度销量增长13%,全年增长9%。百事可乐则于2023年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百事无糖生可乐”。在国内无糖汽水领域市占率位居前列的元气森林方面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看到全球化趋势是食品饮料的健康化、多元化,无糖气泡水助推了汽水无糖赛道的‘健康战’”。
百事可乐无糖产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范芊芊 摄
虽然健康化趋势明显,但“碳酸饮料卖不动了”的论调显然还是有些片面。上述行业人士称,碳酸饮料市场空间还是很足的。陈雯也认为,在健康意识不断增加的今天,碳酸饮料市场仍具有较强的消费基础和市场活力,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和节日庆典中,碳酸饮料的地位依然重要。
数据也印证了在中国市场,碳酸饮料品类仍是主力,但市场份额确实也在被其他品类挤压。尼尔森IQ公布的《2024中国饮料行业趋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饮料品类中,碳酸饮料成为了唯一销售额份额增速下滑的品类,且市场份额被即饮茶超越,但仍位居第二位,与即饮茶差距不大。
记者从马上赢获取的数据统计发现,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国内市场汽水品类线下零售渠道销售额、销量相较于同期均有小幅增长。
因此,行业虽处于波动之中,但“肥宅快乐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且具备增长潜力。头部企业往往最先感知到行业的变化,对于中国市场的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业务而言,可口可乐高管去年在公开场合也多次表达了对市场拓展的决心和信心。
去年12月,詹鲲杰在摩根士丹利全球消费者与零售大会上曾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希望在这个市场建立更大、更好的业务。同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执行副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柏瑞凯曾说,“中国市场规模庞大,人口超14亿,人均消费量较低。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以来,行业历经起伏。而且与我们已深耕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市场体系相对年轻”。
2025年国产汽水争夺战,如何突围?
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而言,在中国市场面对的竞争还不仅仅是无糖茶、能量饮料等品类,还有更多国产汽水品牌的崛起。“碳酸饮料市场内部竞争也更加激烈,除了传统碳酸饮料品牌之间的竞争,新兴品牌和跨界企业不断涌入。”陈雯说。
要说到近年来在国内汽水行业的黑马,大窑汽水或许会被很多业内人提起。这家从内蒙古起家的老牌饮品企业,通过餐饮渠道的不断布局,以及低价的优势不断渗透市场,在国内汽水赛道中逐渐位居前列。
据马上赢提供的数据统计,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大窑在线下零售渠道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市占率也有小幅增长,销量也同比增长超20%。
有成功跑出来的国产汽水企业,但更多的则是逐渐消失或面临持续亏损的国产汽水企业。最被市场热议的是在去年,同名为“二厂汽水”的两家国产汽水公司均出现困境。
去年5月,汉口二厂品牌运营方武汉恒润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被传实控人消失,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高额欠款无人管,以及线下品牌体验店关闭;去年底,武汉二厂汽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二厂汽水)的股份被上市公司抛售,当时距离收购完成还不足一年。
根据上市公司RafflesInterior(01376.HK,股价0.069元,市值0.7亿元)的公告,据未经审核管理账目,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九个月,武汉二厂汽水分别实现净亏损约370万港元、约人民币320万元。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即便是前几年说的沸沸扬扬的国潮汽水,其实很多现在都陷入了不增长、无利润的泥潭。”上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那么国产汽水品牌应该如何突围,相较于两大巨头,他们有哪些优势?陈雯认为,国产汽水在国潮文化、区域市场以及产品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国产汽水可以借助国潮东风打造品牌记忆点,借助区域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象,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等。”
她还提到,国产汽水品牌在对国内消费需求洞察方面更具敏感性,在产品创新和多样化方面更加灵活,能推出更多符合年轻消费者口味的新型汽水。例如根据马上赢数据,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元气森林取代了上一年的可口可乐,凭借14款新品TOP 100 SKU(库存量单位)登至首位。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晴 摄)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