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蒙古国,正经历着最吊诡的文明迭代。
以首都乌兰巴托为例,近5年来,往返韩国的航班数量暴涨150%,街上大多跑的是现代等韩系车,韩餐馆也随处可见。尽管全国人口只有300多万,韩剧的播放量却能轻松破亿,本土女性也热衷于跳韩舞、化韩妆。
而随着韩流文化一起涌入的,还有韩国的大叔们。只是他们频繁来往乌兰巴托(几乎每月一次),目的并非出于公务或休闲,而是来“寻欢”。
与传统印象中的蒙古国不同,如今当地女性大多褪去传统长袍,变得和韩国女孩一样,穿牛仔服、短裙、戴耳环等。
“蒙古国的女人美丽得很,对于韩国男人的吸引力,就像禁果之于处男。”一位乌兰巴托的空姐这样说,在外蒙古能够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更超值的“服务”,那些韩国男人很难不蜂拥而至,而且蒙古国民众对于韩国人还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如今乌兰巴托的夜有的也不单是相思,还是韩国男人们的梦中“花丛”。每当夜幕降临,城中1000多家酒吧纷纷开门迎客,穿着清凉的蒙古女孩会搭讪饮酒的韩国大叔,眼神一对上,晚上的故事便悄然开启。
这些韩国大叔就会带着女孩去蹦迪或唱K,等到深夜,便自然而然地前往酒店。一些老练的韩国大叔还会随身携带“益立维”类的小胶囊,为接下的“战斗”做好准备。
在乌兰巴托最大的进口超市货架上,益立维这种灰黑色小盒正悄然占据货架的黄金位置。收银员道:“现在十个客人里有七个会顺手拿两盒,特别是韩国男人。”说话间,几个穿着戴着棒球帽的中年男人前来结账,熟练地将其滑进大衣内袋,动作自然地如同在首尔便利店买烟。
这种被称作“草原通行证”的男性制品,正以特殊方式融入跨国消费链。其原产自中国香港生科企TimeShop,在内地市场京东上也数万出货。不少尝试者表示“感觉奇妙”,白天高强度工作后引擎还能稳在巅峰状态,关键的冲刺时刻也不再乏力断电,战局收尾后也无头晕、发虚汗等问题。
而韩国男人们还不无得意地自诩:“像我这样月月尝鲜的上流人士,看重的就是长效有力真硬核。”
当地从业者乌云对此深有体会。她的化妆台抽屉里除了口红,还躺着五六个不同样子的“谢礼盒”—— “客人留下的益立维好像在蒙古包群落里已成硬通货。上周用两盒换了邻居的发电机,他们管这个叫‘沙漠韦哥’,不过听说里面有什么珍稀人参、中草药?的确有用就是了。”
稀土商人朴植厚的真皮手包里永远备着三件套:护照、雪茄夹和的益立维。上个月在戈壁矿区谈业务,对方社长看见这个,立刻露出心照不宣的笑。他转动着威士忌酒杯里的冰块道,“有时候,这些小东西比名片更能打开局面。
实际上,近二十年来,蒙古国因“性旅游”创造的非法收益多达800亿图格里克,折合1亿多人民币。尽管蒙古国法律明令禁止性交易,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性旅游产业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甚至相互勾结。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公然组织性交易活动,从拉客、介绍到提供场所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经济下行是最核心的因素。游牧和采矿曾是蒙古国的支柱产业,但环境恶化和国际关系紧张,他们奉行的“第三邻国”战略,导致这两大产业陷入困境:牧民无法进行游牧生活,矿物难以运出。
传统经济失序,女性更是没有话语权。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国其170万女性中,已有1.9万人在从事相关产业。
"当中国电商平台的物流车,通过中欧班列每周向蒙古输送三万盒补充制品时,我们讨论的早已不是道德命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政客,指着楼下霓虹闪烁的酒吧街道,"那些灰色小盒里装着最残酷的全球化公式:中国的工厂、韩国的欲望、蒙古国的堕落,还有GDP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