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抛出惊人之语:“美国、荷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已扼住半导体咽喉,若想扼杀中国大陆,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最近,在面对台湾杂志《天下》的采访时,张忠谋又表示:“中国大陆想要成为半导体领域的霸主?绝不可能!”这番言论不仅引发轩然大波,更揭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残酷真相——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正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将中国大陆排除在高端制造之外。
张忠谋的底气源于台积电的技术霸权。作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台积电掌握3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绝对话语权,苹果、英伟达、高通等巨头的尖端芯片皆由其代工。2024年,台积电市值突破3.5万亿人民币,其7nm以下工艺贡献全球90%产能,堪称半导体界的“氧气瓶”。然而,这种霸权建立在美国的技术输血之上——台积电的核心设备依赖ASML的EUV光刻机,而后者85%的零部件来自美国供应商。
面对封锁,中国大陆的反击迅速而精准。2023年8月,中国对镓、锗两种关键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和芯片产业的命脉。数据显示,全球98%的镓产自中国,美国53%的镓进口依赖中国。英特尔18A制程所需的砷化镓衬底、雷神导弹的雷达组件均因此陷入断供危机。美国半导体协会哀叹:“找到替代来源至少需要5年,而中国已提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
更令西方不安的是技术换道超车。大陆在光子芯片方面开始攻坚,与电子芯片相比,光子芯片采用传输损耗低、传输带宽宽、时间延迟小以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理论上计算速度可较电子芯片快约 1000 倍,且可绕开 EUV 光刻机。
张忠谋曾断言“中国造不出EUV光刻机”,却未料到对手早已另辟战场。
张忠谋的狂妄背后,是台积电深陷大国博弈中无法自拔。2020年,台积电被迫赴美建厂,承诺投资4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造3nm晶圆厂。然而,美国工会阻挠台湾技工签证、本土工人效率低下,导致投产时间从2024年推迟至2026年,成本飙升35%。张忠谋早警告:“美国缺乏制造业基因,强推芯片本土化注定失败!”
更讽刺的是,2025年3月,台积电竟提议联合英伟达、AMD合资运营英特尔工厂,试图将“美式代工”风险转嫁给客户。条件堪称“霸王条款”——客户出钱建厂、台积电掌控运营,订单优先供给但定价权独占。这种技术垄断下的“卖身契”,暴露出台积电在美压力下的焦虑:既想保住美国市场,又担忧沦为“美积电”。
张忠谋贬低中国大陆“无法登顶”的论断,忽视了两大核心变量。首先是28nm成熟制程的全面自主。中芯国际在北京的28nm产线月产能达10万片,良率追平台积电,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万亿级市场。2024年,中国28nm芯片自给率突破70%,进口高端芯片占比从60%骤降至30%,台积电7nm产能利用率随之跌破50%。
其次是人才储备的碾压优势。中国高校每年输送10万名微电子毕业生,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以200万年薪吸纳全球顶尖人才,中科院量子芯片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反观美国,半导体工程师缺口达7万人,英特尔亚利桑那工厂被迫从台湾调派3000名技工救场。张忠谋口中“需要50年积累”的产业生态,正被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加速重构。
张忠谋的“锁喉论”折射出旧秩序的垂死挣扎。2024年,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导致美光裁员10%、德州仪器芯片价格暴跌90%,而中国半导体设备采购额逆势增长42%,北方华创刻蚀机国产化率突破80%。英伟达CEO黄仁勋警告:“失去中国市场,美国芯片法案将彻底失败!”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80年代,美国用“东芝事件”摧毁日本半导体;如今,中国以稀土管制、光子芯片、成熟制程三箭齐发,打破封锁闭环。张忠谋或许忘了,台积电崛起正是得益于全球化分工,而当美国挥舞制裁大棒时,首个倒下的或是自己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