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最不省心的儿子:30岁暴毙,朱棣为何要为他破例辍朝15天?
创始人
2025-03-26 21:00:40
0

前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其中只有一位因为婚姻被活生生降了辈分。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事还是他四哥朱棣一手操办的!他不仅要叫自己的侄女婿"姑父",还要跟侄子当连襟。

这位史上最尴尬的明朝亲王,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

皇二十三子:朱元璋最不省心的儿子

洪武十九年深秋,朱元璋迎来了他的第二十三个儿子。这个小家伙取名朱桱,生母是位叫李氏的美人。朱元璋看着这个幼子,满眼慈爱。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儿子日后会成为大明皇室中最不省心的一位。

"这孩子生来就与众不同啊!"宫里的老人都这么说。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建文帝和燕王朱棣叔侄相争前,朱元璋最后一批亲自抱在怀里的皇子。五岁那年,朱桱就跟着其他九位兄弟一起被封为亲王,在南京城里有了自己的王府。

话说这朱桱打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太监们私下议论:"这位主子,可真是不让人省心。"别的皇子读书习武,规规矩矩。可朱桱倒好,成天琢磨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一会儿要去看杂耍,一会儿又要去听说书。要不是他生母李氏管教得严,这性子怕是要闹出更多事端。

李氏心里明白,儿子的前程全靠自己。她日夜操劳,终于在洪武二十六年正月,从美人一跃升为贤妃。朱元璋当时说:"朕稽古制,皇后以下各有员次,必妇行贞淑及有子者,然后进以位焉。"这话里藏着话,既是对李氏的褒奖,也是对朱桱的期许。

可惜天不遂人愿。朱桱13岁那年,老爷子驾崩了。随后没多久,建文帝和燕王朱棣叔侄相争,京城大乱。朱桱正值青春年少,却只能躲在王府里,看着外头烽烟四起。

靖难之变后,朱棣登基称帝。这时候的朱桱,在四哥眼里可不太好对付。这小子聪明伶俐,又有几分老爷子的影子。朱棣琢磨着:"得想个法子,既不能让他太跳脱,又得安抚住他。"

永乐二年,朱棣给朱桱安排了一桩婚事。新娘子是开国元勋、黔国公吴复的孙女。表面看是门体面亲事,可细究下来,却让朱桱尴尬得很——他那位七哥齐王朱榑的发妻,正是这位新娘子的姑姑!

这下可有意思了。朱桱跟自家七哥成了叔侄,还得管人家叫姑父。后来更绝,朱棣又把另一位吴家姑娘嫁给了朱桱的侄子通山王。这一来二去,叔侄俩成了连襟,辈分彻底乱成一锅粥。

南京城里有个段子:"老朱家的二十三郎,一桩婚事降辈分。"朱桱听在耳里,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他心里清楚,这是四哥在敲打他:别以为你是老爷子的儿子就能横着走,这天下现在是老四说了算!

谁料这事还没完。永乐六年,朱棣一纸诏书,命朱桱就藩南阳。这南阳虽说是古代帝王州,可比起沈王的沈阳、安王的安庆,地位可就差远了。朱桱临行前,有个老臣偷偷说:"殿下,这是成全您啊。离京城远些,也少些是非。"

朱桱听罢,苦笑一声:"也是,能活着就不错了。"他想起当年七哥朱榑的下场——因为一句"奸臣又欲喋喋效建文时杀我耶",就被四哥废为庶人。这教训,可不是白给的。

朱榑

路过京郊时,朱桱回望京城方向,喃喃自语:"罢了罢了,这人生啊,该怂就得怂。"马夫听见了,只当是风声。可这话,却道出了朱桱此后半生的处世哲学。

一门三代亲:史上最魔幻的姻亲关系

永乐二年八月初九,南京城里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唐王朱桱要娶亲了,新娘子是开国元勋黔国公吴复的孙女。可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朱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婚事是哪个说的主意啊?"朱桱问身边的心腹。心腹支支吾吾半天,才道:"听说是......是陛下钦点的。"朱桱一听,苦笑着摇摇头:"四哥这是要我好看啊!"

为啥这么说?这里头有个绕不开的人物关系。吴复的女儿,那是朱桱七哥齐王朱榑的发妻。现在朱桱要娶人家的侄女,这辈分可就乱了套。往后见了七哥,是叫哥还是叫姑父?见了七嫂,是叫嫂子还是叫姑姑?

朱桱

有个老臣私下议论:"这事闹的,咱们王爷算是被降了辈分。"另一个老臣赶紧捂他嘴:"嘘,这话可不敢乱说。陛下的心思,咱们猜不透。"

好在齐王妃吴氏早年就去世了,省了朱桱一桩尴尬。可没等他松口气,四哥朱棣又给他添了一道难题。永乐九年,朱棣把另一个吴家姑娘嫁给了通山王朱孟爚。这下可热闹了,朱桱跟自己的侄子成了连襟!

南京城的老百姓都被这关系整懵了。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叔侄连襟真稀奇,姑父小叔一大家。"这话传到朱桱耳朵里,他也只能装没听见。

当时有个老臣劝朱桱:"殿下,这事您得看开些。您想啊,黔国公吴复那也是开国功臣,他家姑娘配咱们王府那是绰绰有余。再说了,您七哥那位吴妃都去世多年了,这辈分的事,也就是个说法。"

朱桱听完,眼睛一转:"你说得对,这事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过了几天,朱桱在府上摆了一桌酒席,把几个心腹叫来。酒过三巡,他突然笑着说:"咱们王府这婚事,看似让我难堪,实际上却是四哥在保我。"

众人一愣:"殿下此话怎讲?"

朱桱端起酒杯:"你们想啊,自打靖难之变后,有几个亲王还能安稳坐到现在?咱们这位吴家娘子,可不就是四哥给咱们的护身符吗?"

一个心腹若有所悟:"殿下的意思是......"

"没错!"朱桱放下酒杯,"吴家是开国元勋,在朝中根基深厚。四哥让咱们跟吴家结亲,看似是在耍我,实际上是在给咱们王府找靠山啊!"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有人感叹:"难怪人说殿下聪慧过人,这一层意思,怕是旁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朱桱摆摆手:"这都是四哥教的。你们看看,自打咱们跟吴家结亲后,那些想在咱们王府面前搬弄是非的人,是不是都绕着走了?"

确实如此。自从这门亲事定下,南京城里再没人敢在背后编排朱桱。就连那些最爱嚼舌根的茶馆说书人,提起唐王府也都客客气气的。

酒席散后,朱桱独自站在后院赏月。他望着天上的明月,轻声说道:"四哥啊四哥,你这招真是高明。既让我服帖,又给我靠山。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月光下,朱桱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个被人戏称为"最尴尬亲王"的朱元璋之子,在这一刻似乎参透了什么。

南阳风云:唐定王的荒唐岁月

在南京城里,朱桱可不是个安分的主。永乐四年二月的一个晚上,他府上的长史程济犯了宵禁,被巡城的兵马司拿住了。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连朱棣都惊动了。

朱棣

"这长史是什么来头,竟敢夜闯禁地?"朱棣问身边的太监。太监支支吾吾:"回陛下,听说是去...去赴一场饮宴。"朱棣眼睛一眯:"哦?谁家的饮宴这么热闹?"

这一问可不得了。原来朱桱府上的官员们,仗着王爷的势,在南京城里横行霸道。白天不务正业,晚上聚众饮酒。这事一经查实,朱棣大怒,下令裁撤各王府闲杂人等。

朱桱听说这事,急得直跺脚:"这些败家玩意,非要给我惹祸!"可话说回来,这些人也是看准了他的性子才敢这么放肆。

永乐六年,朱棣终于下定决心,让朱桱就藩南阳。临行前,朱棣赐了他两千石米,还特意叮嘱:"南阳虽不比京城繁华,却是帝王州,你且好生经营。"

朱桱来到南阳,可没有半点收敛。他把王府建在紫山脚下,占地方圆数里。府里养了不少勇士,说是护卫,实则都是些好勇斗狠的亡命徒。每到夜里,王府内外笙歌阵阵,热闹非凡。

有个老臣劝他:"殿下,您这么玩可要不得啊!您看看您七哥齐王,就是因为招纳勇士,这才......"话没说完,朱桱摆摆手:"我自有分寸。"

这分寸在哪儿?朱桱心里门儿清。他在南阳胡闹,看似无法无天,实则样样都在四哥的底线之上。招纳勇士不假,可绝不结党营私;纵情声色不假,可从不干预地方政务;挥霍无度不假,可从不敲诈勒索百姓。

南阳府的官员们私下议论:"这位爷也真是有意思,明明是个纨绔子弟,偏偏把分寸把握得死死的。"

永乐九年,朝廷因天灾减产,重新核定诸王岁禄。朱桱的禄米从原来的数千石降到三千石。要换了别的藩王,这会儿怕是早就叫苦连天了。可朱桱却一点不当回事,照样该吃吃该喝喝。

有人问他:"殿下,这禄米少了这么多,您就不急?"朱桱笑着说:"急什么?四哥是在考验我们这些弟弟呢。你看看,但凡叫苦的,哪个有好下场?"

朱桱这话还真说对了。那些年里,但凡因为禄米减少就闹腾的藩王,后来都落得个被废黜的下场。朱桱虽然荒唐,却从不因这些事去触四哥的霉头。

到了永乐九年四月,朱棣下旨召诸王朝觐。朱桱这才收起玩闹的心思,规规矩矩地进京叩见。面圣时,朱棣问他:"南阳可还习惯?"朱桱回道:"托皇兄洪福,一切安好。"

朱棣看着这个聪明的弟弟,心里暗暗点头。这小子看似不着调,实则门儿清。该玩的时候玩,该正经的时候一点不含糊。这样的藩王,反倒最让人放心。

永乐十三年,朱桱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岁。朱棣为他辍朝十五日,这份殊荣,在当时的藩王中可不多见。有人说这是因为兄弟情深,可精明如朱棣,会单纯因为兄弟之情做这种事?

或许,这才是朱桱最后的胜利——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荒唐与谨慎之间走出了一条活路。虽然短暂,却活得明白。

朱棣的心机:为何专门整治这个弟弟

靖难之变后,朱棣登基称帝。满朝文武都在猜测,这位新皇帝会如何对待一大群弟弟。毕竟,他可是靠"清君侧"起家的。

朱棣对着铜镜整理龙袍,眼神里闪过一丝精明。他深知,对付这些弟弟,不能太狠,也不能太软。尤其是这个朱桱,需要费点心思。

"二十三弟生得最像父皇。"朱棣对心腹太监说,"你瞧他那双眼睛,跟父皇一模一样,聪明得很。"太监笑着说:"陛下是担心......"朱棣摆摆手:"不是担心,是得想个法子,让他既听话,又有面子。"

朱棣的算盘打得精着呢。他先是不让朱桱就藩,美其名曰:"兄弟难得相聚。"实则是要把这个小弟留在眼皮子底下。

永乐二年,朱棣抛出了第一招棋:为朱桱说媒。这门亲事表面上是高攀了开国元勋吴家,实则却让朱桱在辈分上矮了一截。

有个老臣私下嘀咕:"陛下这招可高明。让二十三爷娶了七王爷前妻的侄女,这不就把人家的辈分给降了吗?"另一个老臣补充:"可不是,这一招又损又不伤和气,真是绝了。"

朱棣这一手玩得可谓是春风化雨。他给朱桱的体面都给足了:册封仪式规格不减,嫁妆比照常制,就连迎亲的队伍都格外气派。可这门亲事一成,朱桱在宗室里的地位就微妙地变了。

"以后见了七哥,可就得改口叫姑父了。"有人打趣道。朱桱装作没听见,可心里明白,这是四哥在敲打他:别以为你像父皇就了不起,在这皇家,还得守规矩。

朱棣的心思不止于此。永乐九年,他又来了一招:把另一个吴家姑娘嫁给了朱桱的侄子。这下可好,叔侄俩成了连襟,这辈分可就更乱了。

朱棣坐在龙椅上,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二十三弟啊,你该明白我的用心了吧?"

确实,朱桱这时候已经完全参透了四哥的心思。这看似是在整治他,实则是在保护他。你看那些不听话的兄弟,要么被废,要么被贬,可他朱桱偏偏活得滋润。

朱棣的手段还不止这些。他让朱桱在南京多待了几年,美其名曰兄弟情深。可这期间,朱桱府上的人犯了事,他立马借机裁撤各王府闲杂人员。这招明着是治家规,实则是在削藩。

有意思的是,每次朱棣出手,看似是在整治朱桱,实则都给他留了体面。就说裁撤人员这事吧,朱棣特意强调:"王皆年少,方资辅导,其长史、纪善、教授伴读之官不可缺。"这话说得,既给朱桱留了面子,又把该撤的人给撤了。

永乐六年,朱棣终于让朱桱就藩南阳。临行前,特意赐了两千石米,还叮嘱:"南阳虽不比京城繁华,却是帝王州。"这话听着是关心,实则是在提醒:你可以活得潇洒,但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朱桱在南阳的日子,看似荒唐,实则处处有度。他明白四哥的心思:只要不结党营私,不干预地方政务,不敲诈百姓,其他都好说。

这一切,都在朱棣的算计之中。他需要一个既听话又有个性的弟弟,来给其他藩王做个样板。朱桱恰好就是这个最佳人选:他够聪明,懂分寸,还特像老爷子。

永乐十三年朱桱病逝,朱棣破例为他辍朝十五日。有人说这是念及兄弟之情,可精明如朱棣,怎会单纯为了私情坏了规矩?

这或许才是朱棣最后的叹息:二十三弟啊,你是最懂我的那个,可惜走得太早了。

定王谜局:30岁英年早逝之谜

永乐十三年八月初六,南阳城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唐定王朱桱,这位年仅三十岁的藩王,突然驾崩了。消息传到北京,连素来稳重的朱棣都难掩悲痛,直接下令辍朝十五日。

"怎么会这么突然?"朱棣问来报信的太监。太监低着头:"说是染了急症,没挺过去。"朱棣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传旨,厚葬。"

南阳城里,关于朱桱之死的传言不断。有人说他是纵欲过度,有人说是积劳成疾,更有人说是......"嘘,这话可不敢乱说。"茶馆里,说书人总是说到这里就戛然而止。

其实,朱桱临终前的情形,只有几个心腹知道。那天傍晚,朱桱突然叫来贴身太监:"去,把我那坛女儿红拿来。"太监为难道:"殿下正病着......"朱桱摆摆手:"没事,喝一口解解闷。"

倒了半杯酒,朱桱端详着杯中物,忽然笑了:"你说我这一生,算不算活明白了?"太监不敢接话。朱桱自顾自地说:"四哥处处制着我,可说到底,是在护着我啊。"

这话不假。朱桱在南阳的这些年,看似荒唐,实则处处有分寸。他不像齐王朱榑那样结党营私,也不像其他藩王那样干预地方政务。用他的话说:"该玩的时候玩,该正经的时候正经。"

史书上说他"资禀敏慧,然少检束"。这评价看似不高,实则道出了朱桱的精明之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装疯卖傻反倒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朱桱的辽王府邸修建在紫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绝佳。每到夜里,府中笙歌阵阵,热闹非凡。可但凡有人打听军国大事,他立马装醉:"别问别问,我这醉得什么都不知道。"

永乐九年那次减俸,朱桱的反应最耐人寻味。其他藩王叫苦连天,他却一点不当回事。有人问他急不急,他笑着说:"四哥是在考验我们呢。你看看,但凡叫苦的,哪个有好下场?"

朱桱最后一次进京朝觐时,朱棣问他:"南阳可还习惯?"他恭恭敬敬地回答:"托皇兄洪福,一切安好。"朱棣听了,欣慰地点点头。这个弟弟,确实是最懂自己的那个。

所以当噩耗传来,朱棣才会如此悲痛。他破天荒地为一个藩王辍朝十五日,这份殊荣,就连后来的郢靖王朱栋都望尘莫及。

朱桱的身后事办得极其隆重。他的陵寝就修在紫山,后人称为"定王陵"。墓志铭上写道:"资性聪颖,器度雅豁。"这评价虽然简单,却道出了朱桱一生的精髓。

有趣的是,朱桱的謚号是"定"。在古代,"定"字的謚法有两种解释:一是"守规守礼曰定",二是"能安其位曰定"。朱桱这个"定"字,究竟是哪种含义?或许兼而有之。

他确实守规守礼,从不越雷池一步;他也确实安于其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朱棣为他下的评语是:"念骨肉之亲,不胜悼痛。"这话听着像是套话,细想却耐人寻味。这位靖难起家的皇帝,为什么会对一个并不怎么出色的弟弟如此看重?

或许,答案就藏在朱桱那句"四哥是在护着我"里。这个被降辈分的太祖之子,用自己的方式,在权力的夹缝中走出了一条活路。虽然短暂,却活得明白。

紫山脚下,定王陵静静地伫立着。山风吹过,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那位聪明王爷的一声叹息:"这人生啊,该怂就得怂。"

结语

在这场皇权与亲情的较量中,朱桱虽然因婚姻关系而沦为笑谈,却也在为人处世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活路。那么,如果你是朱桱,面对四哥朱棣这种略带戏谑的安排,你会如何应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
2.《明太宗实录》
3.《唐定王圹志》
4.《明史》
5. 吴晗《朱元璋传》
6. 黄云眉《明史考证》

相关内容

原创 ...
时间一转眼已经来到了7月2日了,养老金的调整通知迟迟还没有公布,到...
2025-07-05 10:00:52
男子被打还手致一人倒地,倒...
近日,山东济宁的钟女士(化姓)告诉九派新闻,2024年1月31日,...
2025-07-05 05:20:13
原创 ...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吃的肉,几乎清一色是食草动物(牛羊猪鸡)...
2025-07-03 12:02:21
原创 ...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中王刘备回到成都,留镇...
2025-07-03 10:21:22
原创 ...
歼轰-7“飞豹”战机,中国空军三十年来的主力战斗轰炸机,性能媲美俄...
2025-07-01 08:21:40
同样是26℃,为何空调和室...
在炎炎夏日,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走出空调房,室外 26℃...
2025-07-01 07:20:33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 原标题: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请收好 处暑的天气多变,可能给我们的身体...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原创 如... 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空气中的很多灰尘和垃圾都会随空气进入肺部,所以肺部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
激光术后护理指南:如何科学恢复...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常用于去除瘢痕、色素沉着、皱纹和其他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发射高能量的二氧化碳...
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原标题: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今天是2024年2月24日,阴历腊月二十五,今日立...
邢台农商银行存款利率表:一年期... 导读邢台农商银行现在的利率表:一年期2.25二年期2.85三年期3.45。农商银行原来的利息比这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