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欠薪三年如何追讨?徐汇“行检法协作”有实招
“真的太感谢你们的付出!我都没抱期望可以全额拿回我的工资,现在我的心理包袱可算卸下来了。”
拿到被拖欠近三年的薪水,李女士激动地表示,自己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也多了一份温暖的希望。
记者从徐汇区人社局了解到,2023年3月,他们接到李女士通过12345的求助。“公司由于经营困难,拖欠了我8个月的工资。不堪生活压力离职后,虽然采取了相应的维权救济途径,但时隔大半年了还没有拿到被拖欠的工资。”李女士表示,目前生活困难,希望管理部门可以帮助其尽快讨要到工资。
“终本执行”无可供执行财产
据了解,区人社局早在2021年起,就陆续从市民热线等多方平台接到该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的反映。经区人社局执法大队对该公司欠薪行为查实,并由区人社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后,公司未履行支付义务,案件到期交由区法院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但因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区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由于公司拖欠工资涉及周期长、人数多、人均欠薪金额较大,区人社局现有的救济途径难以满足劳动者的维权需要,并且由于案件终本后需有可供执行财产后方可恢复执行,法院执行到位的时间不确定,解决劳动者当下的欠薪困境迫在眉睫。
“行检法协作”案件柳暗花明
获悉这一情况后,区人社局借力前期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建立的行政非诉案件救济机制,以及与区检察院建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协作机制,启动“行检法协作”,在区法院制发公函,并经与区检察院多次充分沟通,商讨出最佳救济模式,实质性推动案结事了。
区人社局和区检察院通过细致沟通,一致认为实质性化解该劳资纠纷的关键有两点:一方面是解决劳动者的“对立情绪”,自该公司拖欠工资以来,由于始终没有实质性履行支付义务的行动,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比较严重。区人社局和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开展大量的释法说理工作,告知劳动者理性维权,并安抚劳动者情绪,通过实质性推动救济工作给予劳动者信心;另一方面是解决钱款的问题,该公司长期拖欠工资,区法院在执行中查明该公司已停止经营,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处于失联的状态。面对无偿还能力的公司,如何“破局”成为了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
依托欠薪综合治理工作模式,区人社局积极借助同区法院、区检察院的三方合作机制,由区法院致函区人社局,区检察院全程参与推进,积极开展劳资矛盾化解,最终为该案劳动者合力解决工资近30万元。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