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鳞虫之长的龙,多见于中国古代民间神话,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普通认为其形象的组成来源于现实中,但源头众多。
而“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多是指龙的九个儿子,个个都不成龙,而且性格迥异。也有人认为,古代用九来表示极多,九只是个虚数,用来描述龙的儿子众多。
龙作为中国的图腾,象征着权力和富贵,是人类的保护神。不少神话故事中也都有龙的存在,明代开始,对于龙的“九子”也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记载,但各有不同。
那么,有着如此优秀基因的龙,所生的九个儿子为何各有不同呢?《中国吉祥图说》中,对龙的九个孩子有着比较详细的描述。
老大囚牛:是龙的第一个孩子,是龙和牛所生。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性情温和,喜好韵律。因常常出没于人间,触犯天条,被斩首。据说囚牛死后,龙王将他的头颅置于琴上,以此怀念,被当作是“牛头琴”的由来。
次子睚眦:为龙和豹所生,豹身龙首。史书记载,睚眦喜好杀戮争斗,古时常被当作力量的象征,多被刻于刀、剑、仪仗之上。另有“睚眦必报”一词形容像眼睛大小的怨恨也要报复,比喻心胸狭隘之人。在古代帝王眼中,睚眦被认为可以克煞一切邪恶。
三子嘲风:是龙和鸟的后代,因此有鸟的特征,喜好冒险。其形状常作为宫殿殿角造型,起到辟邪之用。另外,嘲风象征吉祥、和威严,有威慑妖魔的作用。书中有云“嘲风好险,形殿角上。”嘲风立于殿角,给高耸的殿堂增添了一层神秘气氛。
四子蒲牢:据说蒲牢为癞蛤蟆所生,所以是九子中身材最小的。蒲牢生性胆小,素来害怕鲸鱼,当鲸一发起攻击,它就被吓得大声吼叫。所以人们把古时敲钟的木杵做成鲸的形状,把蒲牢铸成钟纽。当敲钟之时,鲸状木杵每撞击一下蒲牢,钟就会发出悠远、响彻云霄的声音。
五子狻猊:为龙与狮子所生,形状像狮子,喜好静坐,又喜欢烟火,所以常被装饰于香炉之上。另外,狻猊又常被布置于文殊菩萨像前,或是明清之际的石狮、铜狮颈下的装饰物。
六子赑屃:又名霸下,因样子像龟,喜欢负重,所以常见于石碑下。现如今,有很多建筑物以龙、霸下等石雕为形象代表。霸下在古代常被当作是龟图腾为主,龙图腾为辅的复合衍生族,但这种说法目前没有得到证实,仅仅是猜测而已。
七子狴犴:为龙虎之后,生平好讼,公正无私,古代狱门之上常见其遗像。狴犴是龙九子中最足智多谋之人,行事稳重,擅长辩论,所以常见于衙门或狱门之上,用以威慑作奸犯科之人。
八子负屃:负屃最像龙身,生平喜文,石碑两侧的文龙是它的遗像。另有许多石碑上面是负屃盘绕,底座是霸下,两者在一起,更加壮观。除了常见于石碑之上,明清时代的建筑中,悬梁、脊柱、天花板等位置均会有相互盘绕的龙纹作为装饰,被称作“盘龙”,是中国最为传统和普遍的龙之形象了。
九子螭吻:又称鱼龙,传说是龙和鱼的结合体。螭吻被认为是印度佛教传入古代中国之后演变而来,相传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其寓意有驱凶辟邪之意,因为其喜好遥望好吞火,常被人当作屋脊镇火之兽。在佛经中,它是雨神座下之物。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深奥精微,每一个神话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古代建筑中,檐角屋顶常常会以一定数量的小动物来作为装饰,这些小动物一般被叫做屋脊走兽、仙人走兽、檐角直兽、垂脊吻等等。因古代建筑大都以土木构造,屋脊为木材上覆盖瓦片,需要做保护措施,所以屋脊之上出现了各种小动物。除了起到保护作用之外,还被当做装饰或是标志着身份等级的作用。
古人用“生性好淫”来形容龙,原因就是龙跟不同动物产下了九个儿子。龙的九个儿子各不相同,大抵是承袭了不同动物的特点。但是,龙这九个儿子每位都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正是反映了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将日常生活中所见真实动物的看法和期望附加在了龙的身上,诞生了“龙有九子”的神话故事。
后人多用“龙之九子”来比喻同胞兄弟性格各有不同,良莠不齐。比如古代君王一生会有许多嫔妃,多子女,真正出类拔萃者却很少。而且按照历代规矩,皇帝的嫡长子——皇帝与结发老婆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帝位传承人。
小结:
在古代,龙常被当作是帝王的象征,比如皇帝所穿的“龙袍”、皇后所戴的“龙凤簪”,但是在明朝以前,对于龙生九子中九子没有比较统一的说法,多见于民间流传。明朝之时,皇帝一时兴起,问文武百官这龙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众从齐心才把这九只神兽的形状拼凑完整。
但是,相传貔貅、饕餮、麒麟等等都是龙的儿子,所以九子很有可能只是个极数,神话中所说的龙的儿子远不止九个。而且对于这些神兽的记载,大都不太像龙本身的样子。
《礼记·礼运第九》中书:“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灵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吉祥之兆,在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龙的九个儿子因其母亲不同,而各有千秋。它们身上被寄予的愿景各不相同,但大都是美好的。比如嘲风可威慑妖魔,狴犴喜惩奸除恶,就连龙与癞蛤蟆所生的四子蒲牢,也被铸作钟纽,以警醒世人。
关于“龙生九子”,为何不同?大概就是因为古代人给眼前所见的不同动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所以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龙之九子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