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了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作者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护士霍某某。该论文发表于我国唯一一本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学术期刊《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上,在线公开的时间是2017年11月29日。
如今这篇发表于8年前的论文之所以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是因为在论文中出现了过于离谱的错误,内容如下:“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55岁。”
而人们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性别认知,正如该论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女性特有的病出现在多达几十例的男性患者身上,这是何等的荒谬,难道是有意挑衅评审专家们的权威,要故意撕开学术评审的虚伪面纱不成?倘若作者真有如此的主观故意,我敬她是个英雄!
可惜,她一定不是,因为她写论文的目的绝非是出于研究,而是为了给自己的晋级晋升搬一块合适的垫脚石。因为论文引发关注后,齐鲁医院迅速回应“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但似乎由此可见院方对于论文的作用也是心知肚明的,就是晋级晋升的需要。
所以本着这样的目的写出的论文又能有什么样的质量可言呢?出现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错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发表一篇论文必然是有谨慎的态度的,是要经过层层把关的,但事实上似乎并没有人认真校对过这篇文章,导致了让一个低级错误将学术期刊的颜面摁在地上摩擦。
于是我们恐怕也不得不相信,这篇论文发表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这样的潜规则:论文是可以通过钱或者关系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目的的,而并不在意其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当然反过来看可能逻辑更清晰,因为晋级晋升需要发表的论文来支撑,所以对于学术刊物来说,论文发表便成了一种交易,要脸时还会想方设法保证文章的质量,不要脸时,便也无所谓了,不幸的是,他们遇上了比他们认真百倍的网友!
不过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惊诧,因为当道德失去了约束,监督没有了良心,制度也就成了摆设,利益所至,一切都能成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