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行|西吉“新大众文艺之花”为何这样红?
创始人
2025-05-11 10:01:14
0

记者 徐元锋

5月7日,宁夏西吉县作协主席史静波在朋友圈激动地宣告:由专家团队、11个县直部门、政协委员组成的县政协调研组在杨河村召开座谈会,谋划和推进杨河文学旅游示范村建设。他说:“当四面八方的力量汇集在杨河这样一个祖国西部高原上的村庄时,我感受到这片土地发生的山乡巨变,我感受到新乡土中国创造诗意家园的强劲脉搏,我感受到‘涌动在这片土地地壳深处的文学力量’!”

杨河村在哪里?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近年来,西吉这个位于西海固地区、人口不到50万的山区县,作家们已荣膺鲁迅文学奖、“骏马奖”等国家级奖项6次,获得人民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全国性文学奖项近40次。全县有1600余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其中农民作家三四百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3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124人,“新大众文艺之花”姹紫嫣红。

“在这里,文学之花处处盛开,芬芳灿烂;在这里,文学是土地上生长的最好的庄稼。”2011年,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西吉“文学之乡”称号,西吉逐渐走上一条新时代的文学昌明之路。

一个曾经“苦甲天下”的山区县,何以成为“文学之乡”?文学有何独特的精神、价值和力量?“文学之乡”如何助力文化“强”县?记者多次走进西吉,探寻西吉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密码,倾听一个西部偏远县的文化强音。

文学养心志育情操,激发出昂扬的精气神

2025年元旦刚过,一条消息搅动宁夏文坛:66万字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出版,作者董顺学今年70岁,是西吉县一名退休干部,先后在县统计局、震湖乡政府等单位工作,还担任过国营企业厂长。连中篇小说都没发表过的董顺学,退休后一鸣惊人推出力作。他说:“我一直热爱文学,写这部作品准备了三年,创作了两年多,此生无憾。”

穿过马骏家杂货铺的狭长通道,一扇吱呀的铝合金门隔开他的卧室兼书房。书房里没有书桌,只有一个单薄的木书柜和一张大床——1995年出生的西吉残疾作家马骏,平时在床上摆张方桌,就是他读书写作的天地。高中毕业的马骏,打小患“脊髓性肌萎缩症”,手端不动饭碗,却耗时三年用手机“抠”出一部散文集《青白石阶》,获得2024年度文学“骏马奖”。

吉强镇高同村村民李成山,一边务农放羊一边“用劳动的双手写下劳动的诗篇”,已发表诗歌、散文300余篇;与李成山同村的单小花,在家庭变故和身体患病的双重打击下,靠写作走出人生最低谷,累计创作100多万字的作品。她说,“文学是弱者的拐杖”;赵玲是偏城乡曹垴村人,20多年前罹患脑瘤失明,学会用盲文阅读写作,如今在县城经营一家按摩店,店里还辟出个读书角。

…………

西吉的写作者涵盖“三百六十行”,有公职人员、教师、学生和自谋职业者,还有三四百个农民作家。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郭文斌说:“西吉的文学创作具有群众性和规模性的特点,打破了作家的圈子化、精英化、沙龙化,这里老中青搭配、结构合理基础厚实,让文学扎根大地,深深融入生活。”

在西吉,文学何用?非写不可?

从小离不开轮椅的马骏,在父亲12年风雨无阻的接送中读完了小学、中学,收到大学录取通知却因无人照看,不得不止步于大学校门。 “当时都不想活了,是文学支撑我走出灰暗的日子,让我吐露心声、抒发自我,我一生有文学就够了。”面对记者,马骏从容地说。

在西吉城边的一处公租房里,记者找到了单小花的家:陈设简朴却收拾整洁,房子不大满是书香,墙上“文学照亮心灯”的条幅粲然有光。单小花的经历传奇,在村里早早嫁人的她,艰难度日不说,还差点因为家庭变故和疾病而撒手人寰,同样是文学拯救了她,陪伴她孤身把四个孩子拉扯成材。她说:“心里苦闷时,文学能解心慌,写出来就敞亮了。”

作家们对家乡的爱复杂而深沉。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中,第十一届“骏马奖”和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西吉籍作家马金莲描写道:“干燥的风里含着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刀刃,把我们的手和脸划开了无数细密的小口子……”随之她笔锋一转,透出坚韧倔强:“但是这有什么呢,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从我们离开娘怀在地面上爬行的时候,开始在土院子里一步一步学步的时候,风吹日晒的自然磨砺就开始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西吉作家群形成了互相欣赏、互相激励的文学风尚。

走进位于吉强镇杨河村的木兰书院,几名皮肤粗糙、衣着朴素的男女围桌而坐,有人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有人捧着本子轻声朗读……这是书院日常举办的一场改稿会。

木兰书院由西吉县作协主席史静波在2019年创办。“大家不计名利、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的是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史静波说,书院聘请了当地40多名农民文学爱好者,经常在改稿会上开展文学研讨,带动300多名乡村文学写作者创作。

除了木兰书院,西吉县还有诗词楹联协会、北斗星诗社等10余个民间创作平台。借助这些平台,文学爱好者们或进行同题作文“竞赛”,或交流创作心得。

“文学的火焰需要每个人添柴,好的氛围成就了我们,我们更要爱护、传承好这笔财富。”马金莲说。

扎根土地书写生活,观新时代山乡巨变

马金莲出版的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封面印着推荐语:“书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韧与温良,讲述‘最不适合人类生存’之地如何走向美好生活。”

西吉所在的西海固地区,曾被国际组织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这里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气象灾害频发,作家石舒清曾形容:“这么辽阔而又动情的一片土地,竟连一棵树也不能看见。有的只是只生绝望不生草木的光秃秃的群山,有的只是一片旱海。” 有诗人说:“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

但另一方面,西吉自古处在中原农业文化、北方游牧文化、边塞军事文化、古丝绸之路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带,蕴藏文化宝藏,民间故事、歌谣、童谣、戏剧、小曲、花儿、社火仪程等异彩纷呈。

恶劣的环境,贫瘠的生活,让作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迫切而自觉。丰厚的文化积淀,赓续民间传统,让作家的创作根深叶茂又独树一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饱含对土地、民族与家园忧患意识的西海固文学,成为中国文坛一道风景。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西海固作为“三西”地区之一,首开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先河。此后40多年里,从闽宁对口协作到精准扶贫,在党中央的政策关怀下,西海固人民拔掉贫穷的尖刺。2020年11月,西吉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曾“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天翻地覆的变化,让西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恩,也为当地作家创作提供了鲜活的时代场景。“作家们以崭新的叙事主题、审美形式,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和精神蝶变。苦难正在淡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地被叙述。”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许峰说。

马金莲出生在西吉县什字乡扇子湾村,土地贫瘠,40余户村民一度生活困难。精准扶贫政策春风吹来,扇子湾要易地搬迁。马金莲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记录这个村庄,要记录这次易地搬迁,要记录这群人,要记录这个滚滚向前的时代。”

根据采访所得和亲身感受,历时10年,马金莲写成了《亲爱的人们》一书。全书80余万字,从20世纪80年代末写到当下,讲述了西海固地区一个农民家庭脱贫奔小康的奋斗故事,展现了西海固人民的豪迈精神。

村里第一次通电,村民齐心协力修桥修路、走出大山去务工,村里年轻人做起了直播带货……“时代底色是充满希望、向上的,我这本书的内在也是明亮的。”马金莲说。

无独有偶,单小花2023年底出版了她的第二本散文集《樱桃树下的思念》。单小花说,与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苔花如米》相比,《樱桃树下的思念》专设“扶贫记忆”章节,更多地书写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少了记忆中的苦涩。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史静波说,西吉作家写作从未脱离自己熟悉的这片土地和人们的生活,他们习惯用现实主义手法,厚重深沉的表达直击人心。西吉文联前主席郭宁分析,“西吉文学现象”的成因往深了想,是西海固百年沧桑历史的涌动,是黄土高原巨变的鼓动,时代需要书写,人民需要诉说。

各界对文学推崇呵护,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2012年开始写作,2023年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单小花回顾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我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在《葫芦河》上,拿到了三百元稿费,当时我去挖一天蒲公英才卖二三十元。”

在西吉,记者遇到的写作者,几乎都会提及《葫芦河》杂志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西吉一群文学青年自发成立了葫芦河文学社,创办了油印的社刊《葫芦河》,后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刊。2007年,在县财政全额资助下,《葫芦河》重新刊印。这本现由西吉县文联主办的内部交流刊物,鼓励和接纳各行各业的创作者,坚持刊发最纯粹的作品。

走进专门的杂志办公室,《葫芦河》主编樊文举拿出一本即将付梓的样刊。记者细心翻看,虽已审校过一遍,每篇文章仍满是修改痕迹。

“西吉县财政并不宽裕,但每年12万元的经费从来不少,让我们能安心办刊。”转过身,指着墙上挂着的多幅照片,樊文举说:“你看,这些文化活动的合影,县委书记一般都在场。”

2009年,西吉县就制定了创建“文学之乡”规划,成立了以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设立基层文学艺术协会。此后,西吉陆续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以西吉文学馆为中心的10个文艺创作基地。今年8月,宁夏首个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西吉。

《葫芦河》的创办人之一尤屹峰感慨:从中国文联、作协到宁夏文联、作协,再到基层文联、作协,以及宁夏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还有许许多多的社会力量,大家共同给予西吉文学以阳光雨露,共建这个偏远的文学百花园。

西吉人爱文学,文学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占地40余亩的木兰书院,近年来摸索“文学+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后建成西海固文学教育馆、作家林等研学体验场所,成为宁夏、固原和西吉三级文创基地,还获评固原市乡村旅游示范点。

文学之风吹拂下,木兰书院所在的杨河村,变成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向往之地,吸引全国1200多名作家前来采风。书院还通过举办研学旅行、手工制作等活动,吸引游客参观,带动旅游发展。

木兰书院只是个缩影。依托当地独特的文学资源,西吉县通过举办各类文旅节庆活动等,不断擦亮“文学之乡”金字招牌,让游客在乡野间遇见“诗和远方”。今年截至11月底,西吉共接待游客565万人次。

以文促产,更要以文化人。

文学泽被杨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宝感受深。他说,过去村里有的村民小组连续6年没有高中毕业生,选不出个小组长,今年却考出俩本科生。木兰书院假期向村里儿童开放,村民们也经常能接触到“大文化人”,潜移默化中,打架骂仗的都少了。张世宝说:“建书院比给村民发钱都好!”

如今西吉县近300个建制村都有文化书屋,一些农民自发白天耕作晚上读写。走进当地散落的农民作家家中,都能看到码得整整齐齐的书架、摊着纸张的书桌。读书写作带动了家风、改变了乡风,给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主动适应现代传播环境,高位谋划文学事业

写了10多年,单小花承认自己到了创作瓶颈期,“文学爬坡蜕变很难,我倒不着急,先看书沉淀。”

“西吉作家尤其是农民作家,写事物表象、情感怀旧类的内容多,写时代、历史、民族精神的少。”在樊文举看来,这既反映了作家文字驾驭能力的不足,也折射出眼界不够开阔、素养不够深厚,还需要不断“破壳”。

史静波则认为,对大多数创作者而言,想成名成家并不容易,与其陷入发表作品的焦虑和攀比中,不如做好自己,为乡村振兴略尽绵薄。“目光要放长远,文学事业也需要人才储备,江山代有才人出。”史静波说。

西吉注重奖掖青年才俊,对文学苗子倍加呵护。在西吉“文学之乡”命名10周年纪念活动中,10名学生被授予“文学新苗奖”。目前,全县有校园文学社20多家、校刊20多部。

西吉中学的“月窗文学社”成立30多年了,拥有社员200多人。“月窗”寓意“让月光照进心灵的窗户”。文学社创作的作品最初以手抄报刊发,也经历油印机印刷出版。多年来,月窗文学社获得过“全国校园文学社五十佳单位”“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全国中学百强文学社”等荣誉,培养出一茬茬忠实的文学爱好者。

2025年伊始,西吉县委党校开办起农民作家培训班,48名农民作家参与。培训为期3天,采取集中讲授、交流发言、现场答疑的方式,对农民作家量身定制,既包括党的政治思想的专题教学,还组织学员们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探访西吉文学馆等地。对许多农民作家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党校的课堂。

文学需要关注的目光,西吉文学的未来也寄望于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这几年,得益于信息技术进步,西吉作家展示自己的平台越发多样,内容发表不再局限于纸质版面。樊文举介绍,目前西吉正探索将文学作品转化成影视、短视频、戏曲、短剧等,通过互联网传播激发创作者,影响更多人。

史静波也在思考如何让西吉文学的声音传播得更广。在西吉县龙王坝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已搭建好直播间,把本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重头转到线上。“直播时,可以穿插讲解西吉文学,还可以在农产品包装里放张贺卡,印上当地农民作家的诗歌……”史静波和焦建鹏规划着、憧憬着。

郭文斌建言,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不仅是文化品牌,更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可以从文化强县的站位系统发力,让文学助力西吉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相关内容

塞上行|西吉“新大众文艺之...
记者 徐元锋 5月7日,宁夏西吉县作协主席史静波在朋友圈激动地宣告...
2025-05-11 10:01:14
写出历史畅销书的作家,为何...
近年来,“非虚构历史写作”日趋火热,不少专业学者和非专业人士都在从...
2025-05-07 08:00:39
原创 ...
13岁上北大,28岁嫁53岁美国老头,35岁成哈佛教授,如今过得怎...
2025-05-05 10:00:38
答莫粉:莫言为何想拿全部作...
编者按:本刊发表多篇关于莫言作品的评论,引起热烈讨论,这很正常,也...
2025-04-29 17:01:45
假如李白考语文|锋评
做一道初中的语文题请问以下称号有无错误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
2025-04-28 11:21:56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邢台农商银行存款利率表:一年期... 导读邢台农商银行现在的利率表:一年期2.25二年期2.85三年期3.45。农商银行原来的利息比这高好...
怎么查询养老保险账户余额的利息... 导读养老账户一年利息就有8000.9000,快看看你的账户余额利息有多少吧!好多网友都不知道怎么查询...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成都银行50万存三年利息多少钱... 导读大额存单50万存3年,利息45000元30万存3年,利息27000元50万存一年,利息9500元...
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 原标题: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请收好 处暑的天气多变,可能给我们的身体...
三万存2年定存利息有多少? 导读昨天测试了一下,和我预想差不多,要补交个人所得税13598元,合计要交85000多元个税,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