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海边小巷与一场即兴相声
海风裹挟着咸腥味,从连云港的码头一路吹到街边的小巷里。这条不知名的小路藏在城市的褶皱中,两边是斑驳的老屋,墙皮剥落得像是被谁撕了又揉碎的旧报纸。巷子尽头有一家海鲜大排档,木头招牌上歪歪扭扭写着“老张海鲜”,字迹像极了醉酒后画的波浪线。几张塑料凳随意摆着,桌上堆满了蟹钳、扇贝和蛤蜊,筷子夹起的是鲜香,嘴里咀嚼的是大海。
我坐在其中一张桌前,手里拿着一只青壳红肚的大虾,正用牙咬开它的背脊。“这虾真不错。”我对对面的朋友说,“要是再有个段子,那就完美了。”
朋友姓赵,是个爱讲冷笑话的人。他听完这话,眼睛一亮,手里的啤酒瓶往桌上一顿:“既然你提了,咱俩不如来一段即兴相声?”
“行啊,”我笑着应下,“不过你得让我当逗哏,我嘴快。”
“那我就捧哏,保准给你接得严丝合缝。”
于是,在这家不起眼的海鲜摊位上,两个穿着T恤牛仔裤的普通人,开始了他们的街头表演。赵一句“您可真是人才”,我一句“那我得感谢祖国培养”,引来隔壁几桌食客的笑声。有人拍视频发朋友圈,有人说“你们该去德云社试试”,还有人递过来两瓶冰镇啤酒,说是赞助费。
这顿饭吃得不只是海鲜,更像是吃进了一种生活的烟火气。连云港这座城,靠海却不张扬,低调却藏着无数这样的故事。它不像北上广那样喧嚣,也不似成都那样悠闲,而是自有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像潮水一样涨落有度。
我们吃完饭,走出巷口,天已经黑了。远处的港口灯火通明,货轮的汽笛声偶尔传来,像是这座城市的心跳。我和赵并肩走着,一边回味刚才的“相声片段”,一边感叹生活有时候比剧本还精彩。
“你说咱们要是真去说相声,会不会火?”赵突然问。
“火不了,但能养活自己。”我答,“至少比卖烧烤强。”
他笑出声来,我也忍不住笑了。夜晚的风吹过耳畔,带着一丝凉意,却也让人清醒。连云港的夜并不热闹,但它有自己的温柔。那种温柔,藏在一条条小巷里,藏在一口口海鲜的味道里,也藏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相声里。
如果你来到这座城市,不妨走进这些街边小巷,尝一尝最地道的海鲜,说不定还能撞见一场即兴演出。别看我们不是专业演员,但生活的舞台从来不缺观众,只要愿意开口,总有笑声回应。
而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快乐,不在宏大的场面,而在这样平凡却鲜活的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