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宋] 苏轼
其一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其二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AI作诗
登云龙山
云龙山上古风存,
苏轼遗踪映翠痕。
石床醉卧思贤者,
放鹤亭前忆故人。
挂剑台边寻旧迹,
大士岩里悟禅心。
凭高俯瞰徐州景,
湖水城光共此吟。
01
蜿蜒起伏 状若神龙
山虽不高,却连绵九节,蜿蜒起伏、状若神龙。
云龙山海拔142米,因有北魏大石佛,曾名石佛山。其山势嵯峨,林壑幽美,古迹众多,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揽胜怀古,是徐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山。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藉苏轼之笔,云龙山第一次被载入史册,距今已有九百多年。
登上云龙山巅,指缝间穿过宋时的风。
放鹤亭的檐角挑着一弯新月,让人恍然间瞥见张山人白衣胜雪,正将一只白鹤轻轻托向云端……苏轼《放鹤亭记》的千古流传,让张山人、放鹤亭、云龙山名扬天下,成为徐州人的骄傲。
02
绮丽四季 俯仰百变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放鹤亭记》中的描绘,也为云龙山铺就了绮丽的四季画卷。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苏子的诗句在石壁间叮咚作响。循着诗行向南,忽见石床半卧苍松之下。九百多年前那个酩酊的春日,诗人是否在此处,仰观云卷云舒?
漫步在云龙山风景区东侧的云东一道街人行步道,沿线的景观石上,雕刻了苏轼、高斌、文徵明、柳亚子等历史名人关于云龙山的诗词。
定位、清理、贴纸、镌刻、染字……在“铜山石刻”省级非遗传承人董祥的手下,景观石上有了更鲜明的“徐州标识”,那些曾经只出现在书本里的诗词,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文化空间。
03
吸引游客 纷至沓来
在山的西麓,有一处长3米、高1米的磨光峭壁,上有清乾隆题写的“黄茅冈”,每字近1米高。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苏轼的诗句让黄茅冈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登临云龙山凭吊怀古的打卡地。
若是在暮色渐浓时登上观景台,便能欣赏到云龙湖将满城灯火揉碎成星子。
山脚下的汉画像石艺术馆亮起暖黄灯光,数字投影让石壁上的车马重新奔腾,现代科技正为古老文明编织新的羽衣。
记者 孙亚妮 郑思宇 刘冰
美编 傅可涵 校对 珵智
编辑 哈晓蕊 朱时佳
一天24个小时
小编不是在上班
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心疼小编的就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