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5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暨珠海读书月在香山场大厦启幕,这场以“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正邀全城共赴一场与书的约会。
而持续至9月14日的珠海读书月,更以“诗书传家弦歌不辍”为引,让墨香从主会场蔓延至全城书店、图书馆、城市书房,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阅读网络。
受访者 供图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场好书展可以影响一座城市,这场文化盛宴正为珠海注入全新书香活力。
书展是城市的文化舞台
一场书香节,是书迷的狂欢,是出版的秀场,更是城市文化的生动注脚。走进香山场大厦主会场,六大特色展区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文化表达空间。
主题展区里,珠海留学文化书籍、本土特色著作与国际题材作品并肩陈列,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底蕴;
受访者 供图
“书香长廊”上,新华书店、阅潮书店等本土书店与首次跨城参展的中山博雅书店隔空对话,3D打印的“日月贝”文创与MBTI主题首饰在“潮品荟”里碰撞出创意火花;
品牌活动区域,康震、格非等名家与读者围坐畅谈,朱德庸的漫画智慧、“不白吃”的趣味科普,让书展成为思想碰撞的磁场。
受访者 供图
这场文化盛事并非简单的图书展销。在“古韵新说”展区,市民可以通过影像资料探寻清道光年间的庄园往事、民国财星阁的历史风云;特色美食区里,读者可以手捧柠檬茶翻阅新书;品牌车展区旁,本土作家的作品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一场好书展可以影响一座城市。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剑在首日观展时提出,书展要办出特色,办出品味,让我们的生活日常氤氲书香。书展不只是卖书,更是点亮思想的光火。一场成功的书展具有引领作用,告诉人们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帮助读者摆脱碎片化阅读,自觉捧起书本,遨游书海。读书使人明智,书展不可或缺,要让书展营造出的浓郁书香,深入浸润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阅读成城市的生活肌理
在珠海,阅读早已超越文化活动本身,升华为一种浸润城市肌理的生活方式。
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与书为伴的生活哲学——清晨的城市书房里,晨读者与朝霞共沐书香;午后的农家书屋中,村民们在耕读传统中寻找精神滋养;夜幕下的覔书店,文艺青年在字里行间邂逅诗意栖居。
受访者 供图
本届书香节活动以“全域覆盖、全民参与”为特色,精心打造了立体化的阅读网络,从城市地标性的图书馆到社区温馨的城市书房,从乡村特色的农家书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处处可见阅读的身影。
“1+N”分会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市各级联动,让书香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处处可读、时时能读、人人悦读”的美好愿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书香节现场还同步展出2025年度“珠海市荐读书单”,这份由全市书店联袂推荐的书目,既包含珠海原创文学作品、漓江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收录了“中国好书”、文津奖获奖作品等,为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专业的阅读指南。
这场全民阅读嘉年华,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植,更是对城市精神的淬炼。当书香浸透日常,便成了珠海最动人的底色。
书香点亮城市名片
一个人爱上阅读或许不难,让一座城浸润书香,却需要久久为功。在珠海,这份“久久为功”正化作遍布街巷的阅读网络与浸润生活的文化供给,让书香成为城市最动人的气质。
近年来,珠海始终将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路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升级。全市上下齐心营造热爱阅读、参与阅读的社会风尚,让“书香珠海”的愿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成型,为城市文化建设增添着温润而持久的力量。
受访者 供图
据统计,珠海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超过50家新型阅读空间,从图书馆延伸到文化中心,从充满烟火气的粤书吧到依海而建的百岛书房,这些因地制宜的公共文化空间,不仅精准对接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扮演着“文化锚点”的角色。
与此同时,珠海正着力培育更多“珠字号”文化精品。“漫说珠海”丛书以散文笔触勾勒城市变迁,“香山文化”系列深挖容闳、唐绍仪等历史人物的精神遗产,还有本土作家笔下的湾区创业故事……这些带着海风气息与历史厚度的著作,早已超越书籍的载体意义,成为可翻阅、可携带的“行走名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触摸珠海的基因与成长。
从“全民阅读”到“全民悦读”,珠海更在服务细节中打磨着阅读的温度。“粤读通”数字证卡打通市、区图书馆资源壁垒,手机扫码即可实现“一书在手,全城通借”;
超百场亲子绘本共读、古籍修复体验、名家面对面等活动在家门口轮番上演,让高质量文化服务无需“长途跋涉”;
而“我是珠海讲书人”的思想交锋、“梦回汉唐”文化市集的沉浸式体验,更让阅读跳出纸张局限,成为可听、可感、可参与的生活美学……
书香铸魂,文脉立城。如今这缕墨香,正通过一个个阅读空间、一场场文化活动、一本本经典著作,融入城市血脉,成为珠海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南方+记者 吴枫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