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段视20多秒钟的视频,显示上海一位老人在路上骑自行车不慎摔倒,面部朝下趴在地下,无法起身,口中不停喊着:“帮帮我。”但是有数辆电瓶车从他身边绕过,却无一人停车帮忙。终于有一男子骑着自行车停了下来,犹豫地向老人走去。由于视频应该是一位路过车的乘客所拍,所以也并没有拍到男子究竟有没有将老人扶起来。
网友们在看了视频后,仍然止不住一声叹息,有人认为是道德沦丧,有人觉得是文明倒退,还有人认为是有位法官曾在法庭上说的那句“不是你撞的你为啥要扶?”寒了社会大众的心。
那么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真的仅仅只是寒心了吗?
我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句“不是你撞的,你为啥要扶?”的质问只是引子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已沦为让老实人吃亏,好心没好报的功利社会,那些会钻营,善投机,唯利是图的人反而会如鱼得水。而原本应当坚决守住道德底线的政府部门,也在“和稀泥”中放弃了对是非曲直的判断,找到了一条推卸责任的所谓的矛盾化解之道。
所以倒地的老人敢于诬赖帮助自己的人,将本该受到褒奖与尊重的人拖入难以自证清白的泥淖,因为他知道在“和稀泥”的调解中,即使捞不到好处,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至于脸面与道德,在利益面前早就一文不值了。如此,谁还敢去扶?
可能也有人会说,就算不扶,那为什么不报警,不打120急救电话?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报警,后续还可能会被警察喊去做笔录,还可能会被叫去作证,这可都得花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打了120电话,倘若车辆来了伤者已离开或者不需要120服务,由此产生的费用当然无人支付,虽然医院不能找打电话的人要钱,但很有可能会责怪其多事,并告诫以后别随便拨打120。本以为是做好事,结果却无端遭遇如此的麻烦,谁还敢多事?
所以,我认为如果想重塑助人为乐的社会道德,就必须加强制度上的保障,一是要让诬陷好人的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岂能用一个轻描淡写的道歉便能轻易了结?二是要降低助人为乐行为的成本,要让助人者得到价值认同的心理满足感,而不是会承受太多的心理负担。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而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部门要有原则性、要有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