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时期妃子侍寝,和前朝有什么区别?为何要裹着被子抬进寝殿?
历史上总会涌现出许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且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限于与政治有关的事件,实际上还有着许多其他有趣的细节。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清时期妃子们在侍寝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情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一般而言,皇帝在晚餐之后会通过翻牌的方式来决定陪他入寝的嫔妃。若是某位妃子被选中,首先会由太监们将她送至更衣间,让宫女为她进行洗浴和更换衣服。随后,四名年轻的阉人会负责将她裹入被子中,接着将她抬着送往皇帝的寝殿。此时,读者可能会感到疑惑,难道不需要提前做好妆扮吗?
实际上,在清朝之前的多个朝代,前去侍寝的妃子通常是事先被帝王挑选的。到晚上,那些选上大妃后,通常会在用餐后自行洗浴和换衣,随后在自己的宫殿中静候皇帝的到来。因此,早期的后妃在陪寝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打扮,以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然而,在清朝时期,后宫中的妃位划分变得复杂,各有不同的等级。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作为一国之母的皇后能够随时与皇帝同房,且无需离开自己居住的宫殿;而皇帝则会主动前往皇后的寝室。而其他嫔妃则只得在皇帝翻牌选中后,才有机会前往寝殿侍寝。
当这些妃子被选中后,首先需要进行洗浴和换上轻薄的衣物。接下来,太监们会将她们用被子紧紧裹住,然后迅速送往皇帝的殿内。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后,她们又会被迅速抬回,根本没有机会与皇帝独处过夜。这种安排究竟缘何而起?
追溯起来,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首先,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皇帝的安全。尽管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可笑,但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妃子图谋暗杀君主的事件,因此大清对于侍寝的安排尤为谨慎。
其次,与清朝的服饰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皇室成员及后宫妃子所穿的服饰常常经过复杂的工艺,穿着时也极为繁琐。例如,在更换衣物时,至少需要两到三名宫女协助。再加上清代的陪寝制度规定了侍寝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们便会迅速进入,将妃子抬回宫中。
最后,想要强调的是,无论大清时期的妃子们在侍寝时处于怎样的状态,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在后宫中,她们的唯一上位方式便是为皇帝生育后嗣。虽然并非每一位妃子都有机会被翻中牌子侍寝,总体来看,这样的规则与流程无疑是缺乏人性化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