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下八上”是我国的防汛关键期。这一时段是华北、东北地区一年中降水最多的一个时期,雨量多、强度大、分布不均,雷电、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较常出现。同时,台风活动活跃,沿海地区易受台风、降水和风暴潮影响。
数据显示,在“七下八上”短短一个月左右,北方地区降雨量可能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华北、黄淮、东北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等地都将迎来一年中最集中的降雨。
为什么北方的雨集中在这时候下?
专家表示,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每年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相对稳定维持在北纬25°以北。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水汽“传送带”,借助其西南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或持续性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8日至22日,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华北、黄淮、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等地就有一轮较强降雨过程。
“七下八上”阶段,北方暴雨的产生还受到地形影响。呈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横亘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对华北的天气系统特别是暴雨有着重要影响。比如2016年7月19日至21日北京的暴雨就与太行山脉对水汽、暖湿气流的强迫抬升有关。2021年7月河南强降雨期间,太行山、伏牛山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的抬升辐合效应,使强降水区在河南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比起北方集中的降雨期,南方地区一年中往往有多个多雨期。北方对于暴雨的承载能力比南方稍弱,所以这一时期尤其需要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准备。
专家提醒,北方较强降雨过程已经开启,部分地区小时雨强较强、累计雨量较大,公众需警惕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远离地质灾害易发区。
新华社记者 黄垚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