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娜 魏滢
当跨境电商的浪潮席卷全球,郑州正试图破解一道核心命题:如何将得天独厚的枢纽优势与深厚的文化积淀,转化为数字贸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7月21日,郑州龙子湖学术交流中心内,中原(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正式揭牌。这座由郑州市政府联合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承载着为郑州超百万在校大学生注入实战基因、缝合产业人才缺口的厚望,更被寄予了以“文化赋能”实现弯道超车、重塑内陆开放新优势的战略使命。它的诞生,将成为郑州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为郑州落实“买全球、卖全球”战略注入新动能。
枢纽天成 才路待通
回顾郑州发展跨境电商的来时路,其综合优势确实令人瞩目。作为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通联天下”是刻在郑州基因里的禀赋:2小时航空圈覆盖中国90%以上的人口和市场,中欧班列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150多座城市,“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产业带”质量齐升、加速融合,国际物流通道“郑州速度”让世界近在咫尺。叠加黄河国家战略、郑州都市圈、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自贸区等多重国家战略的赋能,郑州发展的势能毋庸置疑。坐拥150.8万名在校大学生人才储备“富矿”,更是让郑州的未来充满潜力。
但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却令人深思:企业招聘中67%的岗位因“技能错配”空置,而毕业生中仅28%认为所学知识能直接应用于职场。全球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主席、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馨直言:“这种‘知识堰塞湖’现象,折射出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变革之间的深刻裂隙。”
在此背景下,中原(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倡导的“课堂即职场”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技能错配”的隔阂。
依托郑州庞大的职教基础与在校生资源,嫁接深圳跨境电商协会带来的全球前沿视野、头部企业案例与实战经验,学院的核心使命是锻造一批能真正驰骋于国际市场的“新商科”人才。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敏锐度、数字化运营的敏捷性以及供应链整合的全局观。可以预见,学院落成后,将为郑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引擎注入强劲的“人才燃料”,为重塑产业竞争力奠定基石。
辉煌起笔 突围在即
解决了人才“有没有”的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人才生态真正活起来、强起来,进而驱动产业升级,已成为下个阶段的关键课题。
作为跨境电商先行者,河南曾创下辉煌:2012年郑州成为全国首批5个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首创的“1210保税进口”模式成为中国海关监管方式之一,并被WTO和WCO作为案例向全球复制推广。
然而,在行业整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河南的发展增速却在逐渐落后于沿海省份。行业调研显示,当前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缺口达400万,其中既懂国际规则又通晓本土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稀缺。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业者年均流动率高达62%,折射出“培养—流失”的恶性循环。“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让郑州在沿海城市产业集群的虹吸效应下倍感压力。人才生态建设的滞后,正制约着郑州将交通枢纽的“硬实力”充分转化为产业竞争的“硬支撑”。
王馨表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跨境电商1.0时期需要基础运营人才,涵盖互联网运营、产业运营、供应链运营等岗位,可以根据垂直业务领域开展定向培养;2.0时期要求打造全能型人才,从业者既要精通产品与品牌运营,又要熟悉供应链管理、电商平台规则及目标市场国别文化等;而到了如今的3.0时期,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在基础人才之外,还要重点满足知识产权管理、数据合规、跨境金融监管等领域的专业化需求。
人才短板不补,再优越的硬件和禀赋,也难以支撑起郑州在全球数字贸易版图中的雄心。破局之路,必然指向更深层次的人才生态重构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
育才筑基 文化铸魂
面对挑战,郑州的破局之道清晰而坚定:一手紧抓育才筑基,解决核心人才供给问题;一手发力文化铸魂,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产业学院正是“育才筑基”的核心载体。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每年培养的学员,更在于探索一种可持续的“人才—产业—城市”共生模式。通过深度推进“教学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学院致力于将郑州超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潜力,精准转化为市场亟须的产业动能。
在此基础上,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提出,郑州市将聚力做好“人才培育”“资源共享”“开放合作”“提质增效”四篇文章,为学院发展和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助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
“文化铸魂”则是郑州区别于沿海城市、实现产业跃迁的“独门秘籍”。业界普遍认为,在跨境电商迈入3.0时代的今天,单纯的价格竞争或物流效率已非制胜关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品牌的文化认同感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郑州坐拥的厚重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钧瓷的窑变艺术通过3D建模走向世界,当少林功夫IP借短视频焕发新生,当甲骨文数字活化项目成为文化出口爆款……一种以文化为引擎的跨境电商新范式正在中原大地上孕育,成为郑州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从内陆枢纽到开放前沿,郑州正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产业学院首批500名学员即将入学,他们链接着郑州的交通优势与全球市场,承载着中原文化出海的使命。当“郑州制造”被注入文化灵魂,“买全球、卖全球”的愿景,即将在中原腹地迎来更精彩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