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边境再次爆发了激烈的武力冲突。这一次,柬埔寨政府公开指责泰国军方在边境地区使用集束炸弹,这种极为危险且具长时间威胁性的武器,让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集束炸弹的威力非同小可,单颗炸弹爆炸后,会像撒豆子一样,散落出上百颗小型炸弹。这些炸弹不仅立即致命,更让整个地区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它们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存在。农田、村庄甚至儿童常玩耍的地方,都可能埋藏着这种“定时炸弹”,只要一不小心,便可能会发生致命的爆炸。
面对柬埔寨的严厉指控,泰国军方的回应却令人生气。他们声称,使用集束弹药只是为了军事目的,且不会造成长期伤害。泰国方面进一步解释称:“我们使用集束炸弹是为了精准打击军事目标,提升战斗效能。”然而,现实狠狠打脸了这一说法。柬埔寨的排雷人员已经在边境地区发现了未爆炸的集束炸弹,这些炸弹散布的区域全是农田和村庄,显然并非泰国所称的“军事目标”。更为讽刺的是,尽管泰国并未签署《禁止集束炸弹公约》,但根据国际法《日内瓦公约》的相关条款,故意攻击平民和民用设施本身就构成了战争罪。
泰国军方宣称他们只针对“军事目标”展开打击,但现实却与其说法南辕北辙。不仅如此,泰国还出动了F-16战机对柬埔寨的军事设施进行狂轰滥炸。结果,战火波及民众,泰国境内13万平民被迫逃离家园,7家医院也因战火被迫关停。这种所谓的“精准打击”与事实完全背离,反而加剧了民众的苦难。
而事实上,泰国并不是第一次在边境使用这种危险的武器。早在2011年,柬埔寨就曾在柏威夏寺附近发现泰国军队使用集束炸弹的残骸。当时,泰国一度否认,指责柬埔寨是“嫁祸”。时隔14年,历史再次重演。此次冲突的伤亡人数迅速攀升,泰国方面承认已造成19人死亡,而柬埔寨则表示至少有13人死于战火,还有71人受伤。对于真实的死亡人数,外界始终无法得知,因为许多信息被封锁或失真。
这场冲突的根源,依然是关于柏威夏寺的归属问题。尽管1962年国际法院已经判定该寺归柬埔寨所有,但泰国始终不服,双方围绕周边土地的争执已经持续多年。更让局势恶化的是,在冲突爆发之前,泰国和柬埔寨之间的外交关系已经急剧恶化,双方互相召回大使,并将外交关系降级,边境检查站也随之关闭。显然,泰国和柬埔寨的“解决争端”已经变成了“先撕破脸再动手”。
按照常理,这样的严重冲突应当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介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在紧急会议后仅仅做出了闭门处理,甚至没有发布任何公开声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作为地区性组织,依然对成员国之间的冲突保持沉默,继续装作视而不见。即使是中美两国,作为柬泰两国的重要影响力背后支持者,也没有明确表态,只有中国大使馆发布了针对泰国冲突区的旅游警告,提醒在泰国的中国公民注意安全。国际社会的沉默,让泰国军方愈发嚣张,甚至公开宣称:“我们不受任何国际公约约束!”这让人不禁感到震惊,柬埔寨民众的生命似乎在泰国军方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此次冲突中,最受伤的无疑是边境的普通民众。一位柬埔寨农民无奈地表示:“我们的稻田里到处都是没爆炸的集束炸弹,我得小心翼翼地检查每一寸土地,生怕一家人就此命丧黄泉。”他还提到,由于担心孩子踏到地雷,送孩子上学成了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泰国境内的撤离民众也愤怒不已,许多人表示:“政府所说的‘自卫’根本就是借口,我们的家园被炸成废墟,亲人死于战火,这算什么自卫?”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在通报平民死亡时,竟将责任推给了柬埔寨,声称是柬方先发射了火箭弹,但对于自家军方使用集束炸弹和F-16轰炸柬埔寨的事实,却一句话也不提。这样的态度简直是毫无底线,脸皮比城墙还厚。
归根结底,柬泰边境的冲突本质上不过是两国为争夺领土而发生的较量。在这场斗争中,平民的生命被视作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但无论如何,战争与冲突不能成为剥夺普通人生命的理由,和平不应当用无辜的鲜血去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