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丞相制度,是在明朝初年被朱元璋废掉的。之后朱元璋采取内阁制度来替代丞相制度。
关于朱元璋废掉丞相制度,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这样认为:朱元璋为了强化君主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于是废掉了丞相制度。
其实我个人觉得,让朱元璋坚定废掉丞相制度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比如李善长、胡惟庸等丞相的行为让朱元璋感到丞相不靠谱。但我觉得,关于宋元历史给朱元璋的影响,应该算是原因之一。
1、新地主的产生
其实很多历史博主写历史,有些天马行空的倾向:那就是很少把历史和民生结合进行叙事。其实关于朱元璋为何废掉丞相制度的文章,我相信在网上是汗牛充栋的存在。但我之所以还要写,是因为我是从民生视角来写的。
其实从古代中国民间的发展历史来看,大部分地主家庭,往往二三代左右就开始返贫。当然,地主家返贫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就包括:周边人的算计。尤其是管家的算计。很多老一代地主死了,新的地主因为手段稚嫩,如果遇到心术不正的管家,往往会被算计,最终管家翻身成了新地主。明清那会儿很多世情小说都有这类描述。
皇帝,就是华夏帝国最大的地主。而丞相,相当于皇帝的管家(姑且这么理解)。
2、朱元璋的心理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那就是朱元璋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他未必不清楚天底下没有不垮台的封建王朝,他的大明朝肯定也不会例外。但是,朱元璋又不甘心面对这个现实。所以朱元璋认为,自己应该从制度上,保证皇权不受威胁,明朝的统治千秋万代。
其实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存在这样的趋势:那就是后朝往往都乐意总结之前朝代的经验,加以修补。
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而丞相对皇权的威胁,让朱元璋深感恐惧:因为南宋和元朝的例子就很明显。
在南宋那会儿,南宋出现了权相史弥远。史弥远操纵下,南宋皇帝如同傀儡,甚至皇帝驾崩后,新皇帝的废立,都控制在史弥远手里。这让朱元璋不能接受。
至于元朝:朱元璋出生那会儿,元朝的皇帝是元文宗。元文宗时代,元朝的丞相是燕帖木儿。燕帖木儿算是元朝的权臣。元文宗驾崩以后,元朝皇帝的废立大权基本上掌握在燕帖木儿手里。元顺帝起初都得隐忍燕帖木儿的行为。
史弥远和燕帖木儿这样的行为让朱元璋不能容忍。尤其是燕帖木儿,更是朱元璋少年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朱元璋不希望将来出现明朝版本的燕帖木儿,但是,该如何杜绝?
其实史弥远和燕帖木儿本质上是依靠相权挟持皇权。但如果消灭丞相这个职务,把皇权和相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那什么史弥远、什么燕帖木儿,都不可能出现明朝版本。
3、效果
明朝初年的丞相李善长权力很大,胡惟庸也有很多引起猜忌的行为。朱元璋更加深感丞相制度留不得。
朱元璋废掉丞相制度以后,确立内阁制度。而事实上,朱元璋的这个决策确实对明朝皇权的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整个明朝,基本上不存在能够制约皇帝的权臣。
所以,朱元璋的效果很明显。
只是朱元璋千算万算没想到一个问题:熵增定律。
套用在社会科学上,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明朝的基层治理会越来越拉胯,明的统治也会越来越腐败。
其实在朱元璋时代,明朝就爆发过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只不过,到了明朝后期,随着明廷的腐败,对起义的镇压无力。
所以即便是明朝后期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也得有别的自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