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劝一句:孩子没准备好,别急着送幼儿园。
身边总有人问:“孩子两岁半了,是不是该送幼儿园了?早点去能学规矩,还能早点适应集体。”
每次我都摇头:“再等等吧,除非实在没办法,不然别太早把孩子推出去。”
不是我矫情,是见过太多孩子因为“没准备好”,在幼儿园遭罪的样子。
两岁半的小宝,在幼儿园哭了整整一个月
小区张姐家的小宝,去年刚满两岁半就被送进了幼儿园。送之前张姐挺得意:“我家孩子聪明,肯定能适应。”结果呢?
第一天送园,小宝抱着张姐的脖子哭到脸通红,老师硬抱过去时,他嗓子都喊哑了。
张姐躲在幼儿园门口偷偷看,发现小宝一整天都没笑过,午饭一口没吃,午睡时躺在小床上抽噎,老师走过去他就吓得往角落缩。
更让人揪心的是,小宝说话还不太利索,想上厕所只会指着裤子哼哼,等老师明白过来,他已经尿湿了。
有次张姐去接他,发现他裤子上沾着屎印,老师解释说“太忙了没顾上”,小宝低着头,小手使劲攥着衣角,一句话不说。
就这么哭了一个月,小宝瘦了两斤,每天早上一穿衣服就开始哭:“妈妈不上班,小宝不上学。”
后来张姐实在不忍心,把孩子接回了家,请婆婆帮忙带。没过半个月,小宝又变回了那个追着小狗跑、见人就笑的调皮蛋。
孩子的表情不会骗人。他要是没准备好,幼儿园对他来说不是乐园,是让他害怕的地方。
过早送孩子去幼儿园,会有4大“后遗症”别不重视
1)心理压力大,以为妈妈不要我了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过“依恋理论”:3岁前的孩子,需要稳定的依恋关系来建立安全感。
过早分离,孩子会陷入“妈妈是不是抛弃我了”的恐惧中。
就像小苹果,后来见到背书包的大人就会躲,这种阴影可能持续好几年。
2)自理能力差,影响自信
幼儿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饭来张口”的孩子。不会用勺子,饭菜糊一脸;尿湿裤子不敢说,回家屁股都捂红了;午睡起来找不到鞋,光脚站着哭...
这些小事累积起来,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没用”。
研究显示:过早入园的孩子,自卑概率比晚入园的高出30%。
3)社交受挫,觉得自己像“小透明”
2岁孩子语言能力有限,抢玩具只会用哭或打人解决。老师要是没及时调解,孩子要么变成“小霸王”,要么变成“受气包”。
我见过一个男孩,因为总抢不过别人,后来见到小朋友就躲,社交失败比学不会ABC更伤孩子。
4)免疫力较弱,容易生病
同事儿子2岁半入园,头半年请了17天假,肺炎住院两次。她苦笑:“赚的工资全送医院了。”
而且,反复生病不仅孩子遭罪,家长也得跟着请假,最后可能发现:折腾了大半年,孩子还是没适应幼儿园,还白白遭罪。
实在没办法要早送,试试这几招能少受罪
要是家里确实没人带,必须早送,也不是不行,但得提前做点准备,别让孩子一头懵。
①在家先练点“基本功”
最起码让孩子能自己说“我要尿尿”“我饿了”,会自己用勺子扒拉几口饭,穿脱简单的鞋子。不用练得多好,能对付就行。
另外,送之前多带孩子去幼儿园门口转转,看看别的小朋友怎么玩,告诉他“这里有滑滑梯,还有老师讲故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也来试试”。熟悉了环境,到时候就不会那么怕了。
②别一下就扔那儿一整天,有个过度
可以先送半天,中午接回家吃饭、睡觉,等孩子适应了。
比如早上不怎么哭了,能跟老师玩一会儿了,再慢慢改成全天。
送的时候也有讲究,别磨磨蹭蹭说“妈妈舍不得你”,也别偷偷溜走。
就抱抱他,说“妈妈下午来接你,你在这儿好好玩”,然后转身就走,越果断,孩子越容易平静下来。
③晚上回家,多抱抱孩子多和你孩子聊聊天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别一上来就问“今天学啥了”“有没有人欺负你”,先抱抱他,问问“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有啥想跟妈妈说的?”
他要是说“想妈妈了”,就告诉他“妈妈也想你呀,所以一到时间就来接你了”。
周末别安排这班那班,就带他去公园跑跑,在家看看动画片,让他彻底放松放松。孩子心里舒坦了,才有力气适应新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能晚一点送,就再等等
德国法律规定3岁前不准送全日制幼儿园,为啥?因为人家研究发现:晚入园的孩子,情绪调节能力比早入园的强2倍。
如果条件允许: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的成长有其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只会带来伤害。”
孩子不会因为晚半年上学就输在起跑线,但可能因为早半年受伤一辈子。
结语
养孩子不是“赶进度”,3岁前的陪伴,是在给孩子的人生“打地基”。若不是万不得已,别急着把他推向集体。
童年不是比赛,慢慢来的孩子,反而跑得更远。
等他内心足够安稳、能力足够匹配时再入园,他才能真正享受集体生活,我们当家长的,也才能少些揪心,多些放心,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