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的印巴空战至今仍保持很高的热度,这场空战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大集群超视距空战,双方投入的战斗机总数超过了110架,且空战距离在100公里以上,如此远距离、大规模的空战在近些年非常少见,且双方战机均属先进型号,因此,各国军方对印巴空战一直进行认真研究。
印巴空战中的印度空军
随着时间推移,各国军方普遍相信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属实,巴基斯坦在空战后宣称,空战是巴基斯坦空军一边倒的获胜,重创印度空军,一举击落印军5架战斗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战斗机,而巴基斯坦方面1架战机都未损失,取得完胜,随着信息披露增多,各国军方目前已不怀疑巴基斯坦的说法,确认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取得一边倒的胜利,印度空军遭受重创。
然而,各国军方仍感到不可思议,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由法国生产,质量出色,技战术性能相当优秀,否则不会有众多国家购买,与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10CP战斗机相比,“阵风”战斗机丝毫不逊色,在技战术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印度空军为何败得如此之惨,成为各国军方研究的焦点。
“阵风”战斗机
日前,英国路透社发布了一篇报道,该报道基于路透社记者对印度空军飞行员及高级军官的采访,解释了印度空军惨败的原因,据该报道,印度军官向路透社透露,在印巴空战时,印度空军飞行员完全没料到巴基斯坦空军歼-10CP战斗机发射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射程如此之远,因此上当并被打得措手不及。
印度空军飞行员在空战前一直相信宣传册上标注的霹雳-15E最大射程为145公里,因此,在空战中,印度战斗机与巴基斯坦战斗机保持约150公里的距离,认为正好处于霹雳-15E宣传的最大射程之外,自身安全,结果,巴基斯坦发射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射程远超145公里,巴基斯坦空军声称,最远发射距离达到209公里,其余发射距离也均在160公里以上,这是一场射程惊人的罕见超视距空战。
印度空军飞行员对此表示极度郁闷,认为宣传射程与实际表现严重不符,导致他们在空战中毫无防备,措手不及,损失惨重,这反映出印度空军在平时训练、情报搜集及实战中的心态是“料敌从严”而非“料敌从宽”。
印度空军飞行员
“料敌从宽”是指在模拟作战及实战中,将敌方实力设想得更强一些,这样作战计划的冗余度更大,便于应对突发情况,而“料敌从严”则意味着将条件限制得过于严苛,印度空军在平时恰恰是“料敌从严”,习惯性高估自身、低估对手,他们完全采信霹雳-15E的145公里射程数据,并据此组织训练和实战部署,最终导致惨败,这表明印度空军在情报搜集和训练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空军则采用了“料敌从宽”的策略,印巴空战爆发之初,巴基斯坦空军对印度空军的实力也有所顾虑(这也是其宣称实际战果并非最理想状态的原因),但在实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发现印度空军表现远低于预期,此外,巴基斯坦空军成功挖掘了武器的潜能。
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
关于霹雳-15E空空导弹的实际射程,目前难以定论,标称的145公里最大射程未必虚假,但实战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导弹射程,既可使之增大,也可使之减小,导弹发射时受多种因素制约,如战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在低空低速飞行状态下发射霹雳-15E,其射程可能不足100公里;而在高空(如10000米、12000米或15000米)以超音速(马赫数大于1)飞行时发射,其射程会显著增大,
因此,在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很可能是在高空超音速飞行状态下发射的霹雳-15E,这使得导弹射程大幅增加至200公里甚至更远,并非奇事,这印证了“挖掘武器潜能”的重要性,武器宣传册上的数据仅是常规值,并非其全部潜力,在平时训练中,必须注重挖掘武器潜力,使其性能充分发挥,巴基斯坦空军显然做到了这点,从而在空战中获得了巨大优势。
霹雳-15E
印度空军在空战后是否吸取了教训,目前不得而知,但从印度近期的表现看,似乎并未认真吸取教训,仍在竭力掩饰失败原因,拒绝承认自身在飞行员训练素质、战机编队空战及双机空战战术演练、装备运用(如未能发挥“阵风”战斗机性能)等方面存在问题,此外,印度空军的体系也存在重大缺陷。
在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缺乏预警优势,即使霹雳-15E导弹射程极远,印方雷达为何未能提前发现来袭导弹,战斗机雷达在空战中为何未能探测到目标,这些情况暴露出印度空军在远程预警和战场态势感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所有这些暴露了印度空军整体上的拉胯,要解决这些问题,印度空军必须从思想观念、装备体系建设到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若无法做到,印度空军仍将是一支战斗力低下的空军,在未来空战中难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