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的传奇女性,深受唐玄宗的宠爱,成为他心中最为珍视的妃子。她的美丽与丰腴不仅在当时盛行,甚至成为唐朝时期一种审美的标志与流行趋势。唐朝时,以丰满为美的观念在整个社会中广为传播,而杨贵妃正是这一潮流的代表之一。她的每一个愿望几乎都能得到唐玄宗的满足,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显得非常罕见,也反映了她在当时的特殊地位。
然而,在那个时期,作为一位显赫的妃子,杨贵妃对荔枝的迷恋并未能够赢得所有人的赞许。荔枝,这种南方的水果,源产于远离长安数千里的岭南,而在百姓们的眼中,杨贵妃的胃口实则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摧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杨贵妃对荔枝的喜好是极大的负担。因为从岭南到长安的果实运输不仅耗费巨大,而且荔枝的新鲜期只有短短五天,要在如此远的距离内能保持水果的新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正因此,唐玄宗为了取悦自己的爱妃,甚至不惜下令设立专门的“荔枝使”,负责运送新鲜的荔枝。这种情况在今天看来,可以用一个流行的网络术语来形容,就是“上面一句话,下面忙到死”。为了这个妃子的餐桌上能摆上新鲜的荔枝,想必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马匹以及运输驿站。这一系列的安排,将会涉及到很多决策,比如是选择水路还是陆路,而在每条运输路线中,又需考虑不同的细节。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错综复杂。
其次,对于如何保持荔枝的新鲜度,实际上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即便是马匹的速度再快,恰当地换马的频率再高,要在五天内将荔枝从岭南送到长安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古人必须采用一些保鲜技术,以延长荔枝的食用期限。对此,双方所需解决的难题不胜枚举。
最终,杨贵妃能够顺利品尝到新鲜的荔枝,归功于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努力。他们采取了提前采摘荔枝的策略,将荔枝连枝放入双层水缸中,并利用快速的马匹,不分昼夜地运送到长安。他们的努力历经了陆路和水路的多重考验,最终经过十一天的时间,成功地将鲜嫩的荔枝送到了杨贵妃的面前。然而,仅仅进行这项运输的实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都是惊人的。
在笔者看来,杨贵妃受到的谴责并不仅因为她单纯地想要吃荔枝。我们分析问题时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其本质。她所摄取的不仅是美味的荔枝,而是普通百姓为之付出的辛苦与汗水。人们并非仅仅是在指责她吃了个荔枝,更是在愤怒于她的奢华行为对社会底层的苛压。
自古以来,荔枝就被视为具有延年益寿、养颜美容的功效。然而,杨贵妃对荔枝的追求,真的只是为了保持美丽永驻吗?也有人认为,杨贵妃生于美丽富饶的蜀地,她对荔枝的喜爱也许是浪漫与故乡情怀的映射。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她是否还有其他复杂的私人欲望:她是否追求的不仅仅是美味的荔枝,而是一种优越感?那种得到别人难以拥有的奢侈品的快感,似乎反映了她在宫廷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这一切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从表面上看,杨贵妃对荔枝的贪恋的确令人难以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