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掌] 格陵兰岛的一声巨响,那座站了 300 万年的冰川像被人猛地抽走了支柱,轰隆一声砸进海里,巨浪拍得附近游船晃成了树叶,游客拍下的视频里,冰体崩塌的瞬间,白色碎块像暴雨般砸向海面,看得人头皮发麻。
这不是偶然,科学家盯着数据直皱眉,地球正在发高烧,北极升温速度是全球的两倍。更吓人的是 “僵尸冰”,就算现在立刻实现碳中和,这些没了补给的冰体也会接着化,像定时炸弹一样早晚要炸。
中国沿海的海平面早已悄悄上涨,2024 年比 30 年前高了近 1 米。当海平面真的涨 7 米,上海陆家嘴、深圳前海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又该怎么应对这场躲不开的危机?
冰川的崩塌与地球的高烧
这背后并非什么玄奥的秘密,原因直白得令人不安,地球正在持续“高烧”。近些年来,整个北半球仿佛被轮番扔进“烤箱”,欧洲、美洲、亚洲相继刷新高温纪录,有些地方甚至突破了50摄氏度的大关。
2023年和2024年连续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即便今年7月全球地表气温略低于前两年同期,但也比工业化前高出1.25摄氏度,稳稳地运行在1.5度的气候临界点之上,令人汗毛倒竖。
热量并不会公平地分配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当全球大气环流将这股热浪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极地,一场更为剧烈的变化正在那里悄然上演。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科学家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
这就像一个无法挣脱的恶性循环,原本能将大部分阳光反射回太空的洁白冰面,一旦融化就变成了深色的海水,而深色海水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进一步导致周围温度升高,更高的温度又会加速更多冰的融化,越热冰融化得越快,冰融化得越快,地球就变得越热。
在这种难以承受的高烧之下,一些冰川的命运早已被提前锁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令人警惕的现象,“僵尸冰”。正常的冰川有一个动态的“收支平衡”系统,高山降雪是它的收入,持续为冰川补充能量。而冰川缓慢向海洋移动并融化,则是它的支出。
然而气候变化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降雪的补充速度远远追不上融化的速度,这些失去补给、注定要消亡的冰体,便是“僵尸冰”,即便我们人类明天就能实现所有的碳中和目标,它们的融化也已无法逆转,它们就像一枚枚设定好时间的炸弹,等待着最终的引爆,无力回天。
不可逆转:冰川加速滑向大海
冰川的消亡并非悄无声息,当冰川表面融化时融水会渗入冰体内部,形成无数细密的水道,这些水道就像给冰川打了润滑剂,大大加快了整座冰川滑向大海的速度。
与此同时,不断升温的海水也从下方侵蚀着冰川的水下根基掏空其结构,使其变得摇摇欲坠,于是类似格陵兰岛的局部崩塌事件,每年都会上演数千次,每一次都像在敲响警钟。
每一块崩塌的冰都在为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贡献着微不足道却又不可逆转的高度,格陵兰岛,这片仅次于南极的世界第二大冰盖,储存的淡水量足以让全球海平面上升整整7米。
按照目前严峻的变暖趋势保守估计,到2100年,仅仅格陵兰冰盖的融冰就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10到12.5厘米,而一旦全球升温失控,达到4到6.6摄氏度,其融化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兵临城下:七米海平面下的中国沿海
7米,这个数字对地处遥远的内陆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而言,它意味着一场“水深火热”的现实危机,一场近乎兵临城下的挑战。
事实上,中国的海平面已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上升,从1993年到202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的年均上升速率达到4.0毫米,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这一数值比1993-2011年的平均值高出96毫米,创下了198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要知道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海平面每上升1厘米,海岸线就可能向内陆推进一到两米。
如果7米的剧本真的上演,中国沿海的经济版图将被彻底改写,首当其冲的将是渤海湾周边,天津、东营、盘锦等大片区域将被海水淹没,天津这座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其滨海新区恐怕会变成一片汪洋。
经济最为活跃的珠江三角洲也无法幸免,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核心区域将沉入水中,而地势更低的珠海和中山甚至可能有一半以上的陆地被海水吞噬,深圳的前海、蛇口等经济重镇也将不复存在,令人不寒而栗。
而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地势极其平坦的江苏省,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这里许多地方的海拔本就低于海平面,全靠海堤与排水系统勉强维持。7米的海平面上升将使现有的一切防护设施形同虚设。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外滩、陆家嘴等城市名片也将彻底浸泡在海水之中,随之而来的是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沿海农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或许将被迫向内陆迁移,其带来的社会挑战难以想象,令人忧心忡忡。
更麻烦的是海平面上升还会成为其它自然灾害的“放大器”,当台风来临时本就抬升的基础水位会让风暴潮变得空前凶猛。2024年,中国近海的温度已达到21.5摄氏度,这种海洋热浪为台风的生成与增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试想,在已经上升7米的海平面上再叠加3到5米的强风暴潮,沿海城市将要面对的是超过10米高的巨浪冲击,这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任何堤坝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抵挡。
我们还有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时间窗口正在飞速关闭。格陵兰冰川的完全融化并非一夜之间,它可能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问题在于,这个过程一旦越过某个临界点便再也无法回头,就像那些“僵尸冰”,有些变化的开关一旦被按下就无法关闭,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现在能做的是尽一切可能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听起来像是在老生常谈,但它确实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路径,每为地球降温一度,都是在为人类的未来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
与此同时,沿海城市必须为那个不可避免的未来做好适应性准备,修建更坚固的防洪设施,发展“海绵城市”技术,荷兰的“还地于海”项目通过恢复湿地等方式主动与水共存,或许提供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思路。
格陵兰岛轰然倒塌的冰川是地球给我们这个时代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警报,它不应成为绝望的理由,而应成为我们行动的催化剂。毕竟这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面对的挑战,谁也无法置身事外,旁观这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剧目。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