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鲁南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南数据”,837874.NQ)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42万元,同比下降76.06%;利润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净亏损23.55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04.14万元,业绩显著恶化。
鲁南数据是一家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依托枣庄高新区核心区位优势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IDC业务及电信增值类业务等。
财报表示,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项目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导致营业收入暴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60%。
从表面来看,这只是一家小型科技企业的普通业绩波动。然而,窥探其中可以发现,鲁南数据的困境远不止于此。
鲁南数据的第一大股东,是山东鲁南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数据公司”),也是公司的关联方。在枣庄市着力打造的大数据产业链中,二者分别扮演着不同但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数据公司可以看作是枣庄大数据产业的基石和基础设施主导者,是链主单位。其核心手笔是鲁南大数据中心项目,是省内唯一由政府主导、三大运营商共同参与的绿色数据中心,为枣庄在区域大数据竞争中奠定了基础。鲁南数据则更多地承担了市场化和应用落地端的角色。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枣庄大数据产业“产业基础建设+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鲁南数据频频暴露出内部治理问题,特别是关联方资金占用等,为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带来隐忧
山东证监局官网信息显示,2025年3月,鲁南数据与大数据公司因配合关联方枣庄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资”)占用公司资金,且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被山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措施。
据悉,鲁南数据分两次向大数据公司转款共计1100万元,再由大数据公司以往来款形式将上述款项转至高新投资账户,形成关联方资金占用。财报数据显示,该笔款项是鲁南数据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10.9倍。
截至6月26日,高新投资以往来款的形式通过转账给大数据公司,再由大数据公司转账给公司116.7万元,剩余资金占用金额983.3万元,计划8月31日前全部归还完毕。
除资金占用之外,鲁南数据还被大数据公司拖入现金流泥潭。
从鲁南数据过往的招投标信息来看,政府合作与链主控股的背书的确为其提供了潜在支撑。然而,近年来,政府订单与大客户依赖的弊端逐渐显露。
众所周知,这一类客户的回款周期普遍较长,不利于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截至今年上半年,归大数据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397.90万元,占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比例高达48.25%;已计提坏账准备40.73亿元,占比高达83.32%。
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持续亏损,资产负债率已达67.4%,价值营收暴跌,偿债能力较弱。若项目回款延迟成常态,将加速现金流的断裂。
此外,这种依赖严重限制了公司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鲁南数据表示,将通过本地化业务的开展逐渐夯实团队能力,以及业务拓展经验,同时已经实施的项目封装成产品,并加强对外推介力度。先从高新区开始,逐渐向其他区市辐射,最终摆脱大客户依赖风险。
尽管鲁南数据在财报中表示存在“大客户依赖风险”,但其提出的方案尚未产生“实质性脱钩”的效果。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职员工仅4名(行政、销售、技术、财务人员各1人)。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近期鲁南数据中标项目仍以枣庄当地的项目为主。
这种深度捆绑的治理缺陷,不仅反映出鲁南数据在独立经营能力和内控方面的薄弱,也放大了其商业模式中的结构性风险。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其能否健康运营无疑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条的效能发挥。
对于公司业绩下降、现金流枯竭以及财务风险等问题,风口财经致电鲁南数据并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鲁南数据未对相关采访问题进行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许耀文)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