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出现本轮行情以来首次大分歧,半导体、AI硬件(液冷、GPU概念)等科技板块成为短期调整的重灾区。
不少投资者质疑:AI主线见顶了吗?本轮行情进行到哪儿了?接下来注意什么?
01
市场调整原因:均值回归
综合媒体和机构观点,此次调整主要源于指数长达数月累积的涨幅可观,出现技术超买,AI局部获利盘松动,波动加剧在所难免。
消息面上,券商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特朗普要下调药价至1/1500,“新股王魔咒”等等,对市场风险偏好产生了一定压制,增量资金边际流入放缓。说到底:调整的本质,是市场的均值回归。
好在从微观结构看,机构并未出现恐慌性出逃:
① 大市值表现稳定
成交额前100的个股中,跌幅超过5%的极少;同时,成交额100亿级的个股中,仅少数出现明显下跌;
(注:部分个股为有色金属ETF、科创人工智能ETF持仓股,不作为单一个股推荐,行情数据请以最新为准)
② 小微盘波动加大
大市值股票表现稳定,跌幅较大的多为小市值股票,尤其是年内涨幅较大的万得微盘指数,在调整中波动更大;
(注:指数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行情数据请以最新为准)
③ 最后从ETF资金流向看
除了人工智能AI行业主题ETF仍然大幅净流入,同时化工、券商、港股互联网、消费等行业指数ETF也在承接高位小盘股溢出的流动性。
部分ETF成交额的放大,源于高换手率。资金盘中多次买卖博取价差,而非止盈撤离。
华夏基金策略团队认为:主导近期行情的基本面逻辑仍然存在,调整后资金会逢低布局,因此市场的调整不会一蹴而就,且下行空间有限,阶段性或以震荡为主。
02
AI行情远未结束:内部切换
AI产业长期发展的逻辑并未变化,调整后预期降低,反倒是较好的布局机会。
1)趋势明确,产业政策强力支持
国务院最新印发的《“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阶段发展目标,其战略高度被机构类比为2015年的“互联网+”政策,为AI产业链注入了强心针。
2)国产自主逻辑,新的预期差
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正在加速。DeepSeek大模型最新适配国产芯片,FP8架构实现了能效比的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突破正在打破国际垄断,降低算力成本,构建国产AI生态闭环。
3)增长逻辑不变,算力需求旺盛
坚实的市场需求是AI产业发展的底气。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2024-2029年AI推理芯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3.4%。光模块、AI芯片、算力集群等硬件需求持续超预期。
尽管部分个股短期涨幅较大,但AI产业是本轮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代表,AI+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行情远未结束,可能以AI内部“硬件-软件-应用”的方式进行轮动切换。
03
当前还能买什么?
行情从基本面占优的科技、有色等,近期向大量低位板块过渡,比如农业、消费等补涨特征明显,显示资金高低切换,追涨意愿、风险偏好在降低。
中长期看好AI产业趋势的投资者
可以规避波动大的个股,借道覆盖AI主线的宽基逢低参与。
品种选择上,建议分散布局侧重不同细分方向,比如:创业板软件、科创板人工智能(侧重算力)、创业板人工智能(侧重CPO)、相当于间接跟随了主线,同时分散风险。
附相关ETF:创业板软件ETF华夏(159256.SZ)、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SZ)、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SH)
短期不想追高AI的投资者
可以腾出一点仓位布局其他滞涨方向,比如港股科技、军工,以及AI下游应用(游戏、信创、金融科技等)。
附相关ETF: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SH)、游戏ETF(159869.SZ)、金融科技ETF(516100.SH)
最后,牛市中的调整是为了更健康的上涨,AI产业趋势尚未结束,市场并无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此刻更应保持冷静,审视持仓:
若持有的是具备真实业绩兑现能力或核心技术的优质资产,不妨多一分耐心;若追逐的是纯概念题材,则需警惕继续回撤的风险,尤其是年报密集披露,谨慎业绩杀。
除了少数科技赛道,A股整体估值依然具备性价比。以万得全A为例,当前PE为21.87,而2021年2月高点是24.47,2015年6月高点更是达到31.79,都有一定空间;
此外,中长期来看,市场走好的逻辑并未变化。包括低利率时代、企业出海竞争力的增强,以及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等等,各类资金拥抱权益的大趋势,等等。
策略上,A股市场整体更加适合长钱长投,阶段性防守,是为了后续更好地布局。正如申万宏源策略提到的:“慢下来,会更远、更高、更好。”
《ETF风向标》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