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浙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轰动一时,甚至惊动了京城的慈禧太后,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官员脱颖而出,他通过为杨乃武等人平反,既得到了名声,又获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之后,此人的仕途平步青云,从地方督抚做到军机大臣。然而,他却在死后被免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查案起家
此人名叫刚毅,字子良,姓他塔拉氏,是满洲镶蓝旗人。由于出身的缘故,刚毅不用科考就能进入仕途,“以笔帖式累迁刑部郎中”。别看刚毅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却“谙悉例案”,在刑律业务方面的水平很高。同治十一年(1872年),“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闹到京城,负责审理此案的人正是刚毅。
刚毅很快就搞清了案情,为杨乃武等人平反,对相关人等“按律定拟”。慈禧太后非常高兴,对刚毅进行嘉奖,并且开始“重点培养”。之后,刚毅外放到广东担任惠潮嘉道,后历任江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等职。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刚毅成为封疆大吏,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后又担任江苏巡抚、广东巡抚。
二、入直军机
光绪二十年(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刚毅在入京祝寿时,被慈禧太后留下,补授为军机大臣,进入清朝的权力核心。慈禧太后不断晋升刚毅的职务,从礼部侍郎到工部尚书,再到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同时还加封其为协办大学士,负责管理京城禁军的事务。而刚毅则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帮助其发动戊戌政变。
1898年9月,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遭到杀害,负责监斩的正是刚毅。之后,清朝的财政出现困难,刚毅奉慈禧太后之命,前往南方各省督办税务。在此期间,刚毅极尽搜刮之能事,因此被人们称为“搜刮大王”。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义和团运动已然兴起,如同燎原之势,而刚毅在得到旨意后,迅速返回京城。
三、逃过一劫
虽然刚毅有些“业务”能力,翁同和也在日记中称其为“粹然循吏”,但其实刚毅在政治上是个顽固的保守派。刚毅与载漪等人勾结到了一起,也希望利用义和团运动,来实现其政治目的,因此极力主张招抚义和团。他还与赵舒翘等人前往良乡、涿州一带,实地察看义和团的详细情况。
之后,刚毅等人返回北京,向慈禧太后汇报“其术可用”。接着,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入北京,刚毅、载勋被任命为统率义和团大臣。然而,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刚毅与慈禧太后仓皇逃出京城。不久,刚毅病死于山西境内。原本刚毅也是“祸首”之一,如果没有提前病死的话,恐怕也得被拉去菜市口,不过清廷还是追夺其生前的所有官职。
参考资料:1.《清实录》;2.《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