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洲际导弹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这款采用液体燃料的“老家伙”凭什么成为让美国反导系统头疼的“大国重器”?
别看东风-5C长得憨憨的,它可是能携带10个分弹头、射程覆盖全球的“大杀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这个庞然大物首次公开展示,立马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说起东风-5系列,那可是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开山元老。最早的东风-5在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那时候的东风-5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能携带1枚300万—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现在的东风-5C可是家族中的“顶配版本”。从外观上看,它采用三辆运输车分段运输的方式,明显比以前更灵活了。
液体燃料的“老树新花”
东风-5C继续采用液体燃料,这点让不少人觉得它“落后”了。毕竟美国发射井发射的民兵3型用的可是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推力更大,能让导弹打得更远、带得更多**。东风-5C的最大射程超过1万公里,甚至能达到1.5万公里,真正实现了全球覆盖。
液体燃料导弹以前有个致命弱点——准备时间太长。早期的东风-5需要2个小时加注燃料,这在现代战争中实在太慢了。
但东风-5C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升级,它的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反应速度更快,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人“先下手为强”。
10个分导弹头的恐怖威力
东风-5C最让人震撼的就是它能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这意味着一枚导弹可以同时攻击10个不同的目标,而且这些弹头还能在纵深数百公里区域内选择要打击的独立目标。
想想看,一枚导弹就能让10个城市面临毁灭性打击,这种威慑力足以让任何对手三思而后行。
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国很长一个阶段没能突破这项技术,瓶颈就在于核弹头的小型化。东风-5C能带10个弹头,说明我们已经完全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
每个弹头可以是核战斗部,也可以是常规战斗部,甚至可以是诱饵弹,这样大幅增加了防御系统拦截的难度。面对10个真真假假、从不同方向袭来的目标,再先进的反导系统也会应接不暇。
为什么美军最怕它?
美军为什么特别担心东风-5C?原因很简单——它能让美国现有的反导系统形同虚设。
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曾公开表示,美国海军的导弹防御系统对付中国导弹威胁的能力已经接近极限。美国“支持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联盟”主席里基·埃利森说得更直接:中国已经展示了从陆地、空中和海上全方位围攻第一岛链的能力。
不论美军具备怎样的防御设施,中国军队都能用足够的弹药实施饱和攻击。
东风-5C的飞行速度能达到几十马赫,这大幅压缩了现有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准备时间。加上分导式多弹头的突防能力,确实让拦截变得极其困难。
老将不退场的秘密
在有机动式导弹东风-31和东风-41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保留看似笨重的东风-5C?答案很简单——它们各有各的用处,互相补充。
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东风-41不会取代东风-5,而是作为现有东风-5的补充。东风-5C的优势很明显:这种强大的液体燃料导弹发射重量为183吨,能够携带10个强大的分导弹头,突破反导系统,抵达美国。
液体燃料导弹比固体燃料导弹造价更便宜,服役期更长,这也是中国继续改进东风-5系列的重要原因。
中国可能每年部署10至15枚此级别的新导弹,这些导弹将成为中国战略核力量中稳定可靠的“压舱石”。
和平的盾牌
中国发展东风-5C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自卫和威慑。中国始终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目的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我们主张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始终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东风-5C这样的战略重器,就像是维护和平的盾牌。它告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提醒我们不能忽视现实威胁。
2017年1月东风-5C的首次试射让外界重新评估中国的核力量。八年过去,这款导弹已经正式亮相并服役。
液体燃料的“老树开新花”,分导式多弹头的技术突破,让这款看似传统的导弹成为护国重器。它不是追求先发制人的利器,而是确保反击能力的坚强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