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族的统治仅持续了一代便告终结,随后德川家族建立了延续约260年的江户幕府。手握大权的德川家康为何不直接取代天皇?这可以用以力服人的政治智慧来解释。
在战国乱世中,丰臣秀吉从织田家、德川家康又从丰臣家手中夺取政权。强者统治日本看似理所当然,但权力的根基何在?统治者们一方面利用天皇的权威来号令天下,另一方面又刻意压制皇室势力,通过展示军事实力维持平衡。德川家康深知,即便登上皇位,若没有真正的实力支撑,终究会被他人取代。因此他选择让子孙世代担任掌握实权的征夷大将军,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确保了政权的长治久安。
值得注意的是,在足利将军时代,德川家康不过是家臣的家臣的家臣。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些出身卑微的枭雄不同,德川家康以惊人的韧性著称。面对战国最强的武田氏,他屡败屡战,最终凭借持久战获胜。这三位枭雄都非天生贵胄,与出身名门、战无不胜的足利义满形成鲜明对比。
德川政权通过巧妙利用天皇权威巩固统治。江户幕府颁布的《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强制规定天皇和公卿只能从事文艺活动,不得干政。这种臣子为君主立法的行为可谓大逆不道。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更进一步,效仿古代藤原氏的做法,将女儿德川和子嫁给后水尾天皇,企图通过联姻控制皇室。当时盛传非德川家所生的皇子都遭暗害,这些流言成为幕府震慑皇室的政治手段。
双方的矛盾在紫衣事件中达到顶点。后水尾天皇为抗议幕府干涉僧侣任免,突然让位给与德川和子所生的明正女皇——这是自奈良时代以来860年首位女天皇。这一举动彻底打乱了德川秀忠让外孙继位的计划,因为按惯例女天皇必须终身未婚。虽然幕府强硬派主张废黜女帝,但最终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选择了妥协。
退位后的后水尾天皇以治天之君身份继续与幕府周旋。由于退位天皇不受《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约束,他得以在京都展开政治活动。与历史上被足利义满压制的后圆融上皇不同,后水尾天皇得到朝廷重臣支持,包括其弟、关白近卫信寻在内的公卿集团成为他的后盾。八百年的京都传统使天皇在当地拥有深厚根基,市民对皇室保有特殊情感。这种微妙的权力平衡使得幕府最终选择与皇室共存——毕竟借助天皇权威统治日本,远比直接对抗更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