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武器研发领域的成果越来越显著,而美国方面称本周将有重大消息公布。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召集全球美军将领返回美国开会,有人开玩笑说这是“玩游戏”,但实际上可能与制定军事人员新标准有关。
美国如今确实面临不少困扰,因为中国的武器装备发展速度超出预期。以福建舰为例,它创造了一项全球纪录——作为常规动力航母,却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这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
要知道,美国的电磁弹射系统仅用于核动力航母,福建舰的突破无疑是重大进展。
最近央视也解密了歼-15T的弹射原理,形象地将其比作“弹弓”——通过弹射杆与起落架的配合实现起飞,相关细节清晰可见。
此外,空警-600还在进行“触舰复飞”训练,这是为了应对阻拦索未勾住的突发情况,避免事故发生,进一步验证了福建舰的起降安全性。
除了福建舰,076型两栖攻击舰也传来重大消息:其电磁弹射器的施工工棚已拆除,这意味着它未来具备弹射能力——尽管主要用于弹射无人机,但不排除后续适配歼-35等机型的可能,076的发展已进入实质阶段。
福建舰此次成功实现三型舰载机(歼-35、歼-15T、空警-600)的电磁弹射,意义重大。福建舰的服役与形成战力,象征着“中国人在海上站起来了”。
当年教员宣告“中国人站起来了”,更多是指在陆地上摆脱压迫;而在海洋上,自1894年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被日本击败后,中国长期面临“海上屈辱”。如今,中国终于拥有了能与全球第一的美国海军平起平坐的舰队。
此前,山东舰与辽宁舰的战力与美国核动力航母相比仍有差距;但福建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尽管它不是核动力,但其搭载的中压直流系统,被证实是当前最先进、最现代化的电磁弹射全舰电力系统。
对比美国唯一的电磁弹射航母福特号便知差距:福特号服役已8年,但其F-35C舰载机至今未能在舰上成功起飞,核心原因在于五大关键问题尚未解决:
1、数据系统不兼容:福特号的舰载数据系统(ALIS)与F-35C的机载系统(Link16)无法协同。在陆地演练时F-35C起降正常,但登上福特号后,会出现“飞机故障舰上未知”“敌我识别不精准”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己方误击,这一核心矛盾至今未解决,美军不敢贸然在福特号上部署F-35C。
2、分区供电设计缺陷:福特号核动力发电量充足,但为“应对未来作战需求”设计的分区供电系统存在严重漏洞——若某一区域同时进行战机维修充电与电磁弹射,电力会相互干扰,必须“二选一”,大幅影响作战效率。
3、恒温恒湿设施缺失:F-35C的隐身涂层对湿度要求极高(不能超过60%),而地中海等海域湿度常达70%,因此战机需存放在恒温恒湿舱内。但福特号设计时竟未配备此类舱室,导致战机调度与维护陷入困境。
4、后续改进拖累进度:美国第二艘电磁弹射航母“肯尼迪号”虽已知晓福特号的问题并计划大幅修改,但此举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服役时间一再推迟。
5、厂商协同不足:航母与F-35C由不同厂商设计,前期未统一技术规格,缺乏国家层面的资源整合与全局规划,最终酿成“各管一摊”的荒唐局面。
如今,只有采用ALIS系统的“尼米兹”级航母能弹射F-35C,而使用Link16系统的福特号却无法兼容,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让美国国防部也倍感懊恼。
除了福建舰,无人机上舰也是重大消息——时速“千里级”的无人机若部署福建舰或076,将大幅提升作战半径与侦察能力。
正如九三阅兵后美国军方(尤其是海军与海军陆战队)需重新评估西太平洋乃至全球军事布局,赫格赛斯召集将领回国开会,或许正是为了调整战略——美国甚至计划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从“防卫思维”转向“进攻思维”。
但这种转变需要科技、制造与研发能力支撑,而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突破,已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