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广州国际港(广州中心站)提前93天完成年度集装箱办理量36.5万TEU、发送箱12.3万TEU的任务目标,创下历史性突破。9月26日,广州国际港再次刷新单日办理量为2189.5TEU的新纪录。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州国际港在多式联运通道建设、业务模式创新、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全面突破。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广州国际港今年以来密集开通了多条战略性国际物流通道,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国际物流网络。
2025年1月19日,广州国际港成功发出新年首趟“JSQ”型商品车中欧班列,该专列运载232辆国产汽车,采用全封闭双层结构车厢,每节车厢可容纳8—12辆商品车,大幅提升了装载效率并降低了运输损耗,7天后抵达欧洲。
3月20日,开启“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实现“报关前移,一单到底,一箱到底,全程畅行不开箱”,通关时效提升30%以上。
4月18日,开出全国首趟中欧铁空联运班列,货物通过铁路66小时直达新疆铁路三坪站,中转空运抵达欧洲,全程控制在7天之内,比全程铁路运输节省约三分之二时间,构建起“空中丝绸之路”。
9月6日,首发粤港澳大湾区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中欧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方式,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乘船跨越里海、黑海,全程运行约1万公里,开创“跨两海”南向通道新路线。
这些创新通道为大湾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高效、便捷的出海选择。
国内物流网络织密取得显著成效
在国内通道建设方面,广州国际港持续拓展站到站班列网络,有效提升国内物流效率。
1月6日,广州国际港开通全国首条快捷物流产品示范线——广州至成都“天天班”,采用“客车化”模式开行,每日定点发车,按照最高时速120公里运行,全程平均时速达到70公里,较同速度等级班列提升21%。
8月4日,开通“郑州—广州”站到站直达班列,采用“一体化营销、前置安检、价格一口价”模式,48小时一站直达、无需二次编组,较传统敞车运输缩短至少12小时,打通“北货南下”战略干线。
9月10日,首发“广州—大同”班列,标志着广州中心站到太原、大同以及内蒙古各城市间快速班列线路正式打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北北部及内蒙地区经济互动提供优质物流通道。这些国内班列的网络化布局,为构建“北货南下、南品北上”的双向流通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务模式创新成为增长新引擎
广州国际港积极探索“班列+”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业务创新拓展市场空间。
7月4日,广州国际港成功开行“广州国际港—南沙港”海铁联运跨境电商专列,打造“内陆仓—出海口—海外仓”的电商出海新通道,有望将广州北部跨境电商核心区至南沙港的铁路班列升级为“天天班”,为白云周边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5%以上。
9月5日,启动与徐福记的全程物流总包项目,开创国铁系统首个使用民营企业合同范本的铁路物流总包项目,实现“门到门”一站式服务,每车物流综合成本大幅降低,该项目采用“加挂既有班列”方式提升运输效率,目前已开通发往北京、四川、重庆、浙江、上海、安徽、湖南等方向的稳定班列。
9月9日,中铁联集推出站间班列“一口价”产品,提升价格透明度与操作便捷性。这些创新举措有效拓展了市场空间,提升了服务水平。
运营效率提升实现质的飞跃
广州国际港通过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为业务量增长提供核心支撑。
一方面,与集团调度所、江村站等单位建立高效沟通机制,通过运力资源配置保障班列正点发运,确保运输链条顺畅。
另一方面,精细编制日班计划、动态调整箱区箱位、强化“重进重出”组织,重点盯控集卡停时、门吊单箱作业时间等关键效率指标,实现场内作业流程的精准衔接与高效运转。这些措施共同推动广州国际港作业效率持续提升,创下办理量新纪录。
硬件设施升级夯实发展基础
作为广东省唯一且华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铁路货运站场,广州国际港持续完善硬件设施。
一是场站规模基础雄厚。广州国际港占地556亩,配备国内一流水平的设施条件。集装箱装卸作业区按3个线束6条850米长的装卸线设计,目前已建成2个线束4条装卸线。
二是设备配置先进完备。配备6台现代化专用集装箱龙门吊和2台正面吊,可同时进行4整列集装箱班列的装卸作业,9月26日二线束新增2台门吊,显著提升装、卸车效率,有效缩短集卡车在站停留时间,为冲刺全年50万TEU办理量目标筑牢硬件基础,有力支撑高效率作业需求。
三是堆存与仓储能力突出。场站主箱区面积13.8万平方米,辅助箱区面积6.9万平方米,按两层堆码计算,全场可堆存9000标准箱,年设计办理能力50万标准箱。站内还配建1.2万平方米仓库,为客户提供货物集配、分拨及海关监管查验等服务。四是预留用地保障发展。站内预留10.2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陆续投入建设与使用,为未来业务扩展提供充分硬件支撑。硬件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业务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与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广州海关和铁路部门持续优化服务,为班列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广州海关积极落实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措施,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实施“多式联运转关”“铁路快速通关”等便利措施,实现班列“即到即查”“即验即放”。
广铁集团为中欧班列开辟绿色通道,与港区、海关、平台公司共同搭建“一体化”跨境物流平台,密切与铁路部门及口岸海关联系配合,专人专岗对报关单及货物状态实施监控。
铁路95306平台实现“一单到底”信息服务,客户可实时查询货物在铁路和海关的所有流程进展,对全程物流信息的掌握更加方便。这些便利化措施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展望第四季度,广州国际港将在新增2台门吊的硬件设施条件下,持续挖掘市场潜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向全年50万TEU办理量的目标发起冲刺。作为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广州国际港正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不断释放巨大的物流潜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物流枢纽的地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南方+记者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