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朝鲜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大部分,但你可能会发现,几乎没有什么“朝鲜制造”的商品在市场上看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朝鲜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并不是“隐形”的,而是大多以原料的形式进入产业链,经过加工后,再以“改头换面”的方式重新出现。在这些商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假发和假睫毛的原料。2023年,朝鲜的这些产品出口额猛增,达到了上亿美元,占了其全年出口的半数以上,成为主要的出口项目。
这些原料通常会送往中国山东的青岛平度市,这里被誉为“睫毛之都”,全世界70%以上的假睫毛都来自这里。平度的许多工厂使用的毛发原料就来自朝鲜。朝鲜女性基本不染发,头发自然生长,这些未经处理的原生毛发在美妆行业中非常有价值。经过清洗、裁剪、定型后,这些原料变成了成品假睫毛,最终包装上印的却是“中国制造”,而来源地朝鲜几乎无人知晓。
另外,朝鲜的矿产资源也常“隐身”。虽然朝鲜的国土不大,但铁矿、煤炭、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2022年之前,这些矿产曾是中朝贸易的主要部分。但这些矿产在进入中国后并不会直接以“朝鲜铁矿”的名义出售,而是进入冶炼厂,经过冶炼和加工后变成钢铁、汽车零件或建筑钢材,最终作为工业成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普通消费者根本不会追问钢铁的原料来源,所以朝鲜的矿产也就这样“消失”在了供应链中。
即便是高丽参,也在经过“转化”后才出现在市场。朝鲜的高丽参因生长环境特殊,深受保健市场欢迎。大部分高丽参是作为“原料参”进入中国,经过加工、切片、包装或与其他食材搭配成养生礼盒,再进入市场时,标签上通常会显示为“国内生产”,只有一些熟悉供应链的人知道它的源头是朝鲜。
朝鲜为何几乎将所有出口都集中在中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美国及其盟友的长期经济制裁,朝鲜的贸易和支付系统受到了严重限制。制裁导致朝鲜难以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连运输工具也因制裁限制无法通过第三国港口停靠。除了中国,朝鲜几乎找不到其他能与其进行“互补生意”的国家。俄罗斯虽是全球能源、矿产大国,但与朝鲜的贸易需求几乎为零;韩国由于半岛局势,至今没有与朝鲜进行正常贸易。
因此,中国成为朝鲜最可靠的贸易伙伴,能够提供朝鲜急需的物资,同时接受朝鲜的初级产品。2023年,朝鲜对中国的贸易占比高达98%。例如,朝鲜曾尝试向东南亚出口海产品,但由于缺乏冷链设备,运输时间过长,货物大多到达时已经不新鲜,最终还是选择通过短途运输将海产品卖到中国东北,保持新鲜。
对于朝鲜而言,这种“只与一个国家做生意”虽然无奈,但也正是因为其能力有限,受制裁的影响,使得朝鲜无法提升港口设备或技术水平,也缺乏产品加工能力,导致它只能将资源集中于中国市场,换取急需的物资。而中国则通过这笔贸易,补充了一些产业链的“缺口”。
中国给朝鲜的物资中,最为关键的是能源。2022年,中国向朝鲜出口了5亿美元的原油及相关产品,保障了朝鲜的能源供应。朝鲜的电力供应也存在问题,很多家庭晚上定时停电,而中国则为朝鲜提供了大量光伏面板,帮助其搭建光伏电站,缓解了部分电力问题。除此之外,朝鲜每年还从中国进口大米、面粉等粮食,以及各种工业产品,如家电、农业机械和纺织设备等。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的初级产品也恰好能填补一些产业链的空缺。例如,朝鲜的原生长发可以满足国内假发工厂的需求,朝鲜的铁矿可以直接送往东北冶炼厂,避免了远距离运输的高成本。
可以说,这笔贸易对于朝鲜而言几乎是“生命线”。没有这笔稳定的贸易,朝鲜的能源和粮食供应将面临更大压力,工业生产也可能停滞不前。未来,如果朝鲜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或许会有更多“朝鲜制造”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而不仅仅是“隐形”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