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身贫寒,因此即便成为皇帝,也难免心中有些不自信。为了防止自己的大臣在自己死后造反,他对开国功臣采取了严厉打压。临终时,他满心以为自己已经为孙子朱允炆扫清了一切障碍,心中充满欣慰。然而,他未曾料到,真正的威胁并非大臣,而是自己的儿子们。朱允炆登基时年纪尚轻,但他清楚自己的叔叔们个个心思深沉、老谋深算。在大臣的建议下,他决定实施削藩政策。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勉强忍受了,但燕王朱棣无法容忍。朱棣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被一个小毛孩子束缚权力,岂能忍受?于是,在建文元年,朱棣发动了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
朱棣的行动本质上是叛乱,而且起兵仓促,因此兵力不足,处境相当紧张。这时,他将目标锁定在宁王朱权身上。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素以智谋过人著称。他十三岁封为宁王,十五岁前往封地就藩。朱权的封地大宁位于喜峰口外,紧邻蒙古,经常与蒙古人交战。他麾下拥有八万精兵、六千战车,以及百战百胜的朵颜三卫骑兵,实力十分强大。朱棣曾对随从说:我在塞北巡视时,见大宁守军十分勇悍。如果能掌握大宁的兵马,切断辽东与朝廷的联系,大业可成。 为了获取宁王手下的兵力,朱棣使出了一招苦肉计。他让大军驻扎在几百米之外,而自己则衣衫褴褛地单独去见朱权。朱权看到四哥寒酸的模样,生出怜悯之心,便好心接待他。朱棣一边哭诉自己被逼无奈造反,请朱权向朝廷求情,一边暗中拉拢朵颜三卫的首领和宁军高级将领。在得到支持后,朱棣告别朱权:我要走了,你不送送我吗?朱权见朱棣要离开,乐意相送。结果在送行途中,朱棣将朱权擒上船,宁王的兵马全部归他掌控。朱权发现受骗后并未耍脾气,反而真心为朱棣出谋划策,朱棣军中许多文书都由他亲自撰写。朱棣感慨地说:事成之后,应当分天下。朱棣坐上皇位后,朱权去兑现之前的承诺,却遭到朱棣翻脸不认账。不仅没有平分天下,连富庶的封地也未赐予他,只让他在建宁、重庆、荆州、东昌几个地方挑选。这几个地方都偏远荒凉,使朱权颇为不满。后来,朱棣又将他改封到南昌。到南昌后,又有人告发朱权使用巫术害人。朱棣派人秘密调查,但未查出证据。朱权得知后,每日求仙问道,以化解朱棣的猜忌,最终平安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