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出动F-35隐形战斗机等突然对伊朗多地持续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的数十个军事目标及核设施等遭受重大打击,导致伊朗遭受重大损失,国内多个机场、雷达站和防空武备被炸,之后以色列战斗机在伊朗领空来去自如。6月23日,美国出动B2轰炸机投放巨型钻地弹将伊朗的重要核设施悉数炸毁。整个冲突过程中,伊朗的领空形似开放,防空武器如同虚设。
冲突过后,伊朗急需补充国防力量,痛定思痛,伊朗没有先进战斗机,以及没有优秀的防空武备是冲突中屡次遭受重大打击的关键,补充这方面的战备力量也成为重中之重。
2025年10月5日,“伊朗观察”媒体账号与多篇网络报道相继披露“中国和巴基斯坦已同意向伊朗转让10架巴基斯坦歼-10C战斗机”,并说“我们正在核实该消息的真实性”。另外还有消息称俄罗斯也计划向伊朗交付48架苏-30S战斗机。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无疑可以大幅提升伊朗的空中力量。
有人分析这一系列军援动作恰与美以军事动向形成对冲,因为美军近期向中东调集了数十架F-35隐身战机、KC-135R/T加油机,而以色列仍有可能将伊朗核设施等军事目标列为“必打击目标”。
在多方力量角力的背景下,伊朗防空体系的升级是否能扭转区域力量平衡?以色列此前“说打就打”的强硬姿态,又是否会因此收敛呢?
此次引发关注的军援信息,核心集中在两款主力战机与配套防空系统上。巴基斯坦计划转让的10架歼-10CE并非全新生产机型,而是从其空军现役装备中抽调,且需经过中巴双方共同授权——这一操作既符合中巴军事合作的“默契惯例”,也规避了直接军售可能引发的国际舆论压力。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改进型战机,歼-10CE的实战性能已在印巴空战中得到验证: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12个目标,配合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在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一举击落印度购买的多架法国“阵风”与俄罗斯的苏-30MKI战斗机,歼10CE战斗机的到来,对缺乏先进制空装备的伊朗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俄罗斯的军援承诺则更具“紧迫性”。报道显示,俄方不仅已通过安-124重型运输机向伊朗交付首批米格-29M2战机(直接从俄空天军现役部队抽调升级),还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48架苏-30S的交付。
苏-30S作为双发重型战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与多用途作战属性,可携带Kh-31P反辐射导弹打击敌方雷达站,也能挂载R-77-1中距导弹执行制空任务,其作战半径覆盖整个中东地区,恰好弥补伊朗空军“腿短、载弹量不足”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此次军援并非单纯“出售装备”,还附带了技术转让协议——伊朗将获得苏-30S的部分维修保养技术,这与2016年伊朗寻求苏-30时“要求同步获取技术”的诉求高度契合,也体现出俄罗斯在战略层面对伊朗“区域支点”地位的重视。
不过,这两项军援计划仍存在争议点。一方面,歼-10CE的转让面临“时间差”问题:巴基斯坦空军目前装备的歼-10CE约36架,若抽调10架交付伊朗,需补充新机型以维持自身防御需求,而中国生产线的交付周期至少需6-8个月,这意味着伊朗短期内难以实际列装该战机。
另一方面,苏-30S的交付规模也存疑——俄罗斯空天军自身在俄乌冲突中消耗巨大,48架的数量已接近其两年的产能,能否按时履约仍是未知数。
此外,有2025年6月的报道指出,伊朗此前对中国歼-10C“兴趣有限”,更倾向于西方装备,此次态度转变是否受局势倒逼影响,尚未有官方信息佐证。
不管怎样,鉴于6月份被以色列痛打的教训,伊朗的国防力量都是急需增强的,所以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了“多维补短板”计划:除寻求中巴俄的战机援助外,还引入白俄罗斯技术专家修复受损的防空系统与电子战设备,并等待中国红旗-9BE与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的交付。
从技术层面看,这一系列装备若能全部到位,将构建起“三层防御体系”:外层由歼-10CE与苏-30S组成“空中屏障”,凭借霹雳-15E与R-77-1导弹在100公里外拦截F-35;中层由S-400负责,其48N6E3导弹可打击250公里内的空中目标,专门针对F-35的巡航高度;内层则由红旗-9BE与伊朗国产“霍尔达德-15”配合,形成120公里内的“最后一道防线”。
更重要的是,中国ZDK-03预警机若同步交付,可将各平台数据整合,实现“发现即摧毁”的闭环——这一体系与巴基斯坦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模式高度相似,也是伊朗试图复制的“反隐身模板”。
最新消息显示美军已将数十架F-35战机、预警机与鱼鹰直升机部署至伊拉克哈里尔空军基地,该基地距离伊朗边境仅300公里,F-35起飞后15分钟即可抵达德黑兰上空。
同时,以色列多次强调“将彻底消除伊朗核计划与弹道导弹能力”,并与美国达成“行动协调机制”。据说在2025年6月的空袭前,以色列已提前通知美方,而美军则通过转移武器、提供情报等方式予以支持。这种“美以联动”的模式,让伊朗意识到“单纯防御已不足够”,必须具备“让对手付出代价”的反制能力。
对以色列而言,伊朗防空体系的升级将直接改变其“军事打击的成本收益比”。过去,以色列凭借F-35的隐身优势,可在伊朗领空“来去自如”,且自身损失极小。但随着歼-10CE、苏-30S、S-400与红旗-9BE的陆续部署,以色列的“零风险打击”时代或将终结。
可能会有不少朋友认为歼无论是歼10CE还是苏30S战斗机,均不是F-35隐形五代机的对手,其实这么理解就把F-35给神化了。从装备性能对比来看,F-35的“隐身优势”并非不可破解。歼-10CE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对RCS(雷达反射截面)为0.01平方米的目标(如F-35)探测距离约为80公里,而F-35的雷达反射面大约为0.05~0.065之间,歼10CE战斗机可在100多公里外就能发现它,如果配上空警-500预警机的侦察能力,那么F-35在数百公里外飞行时就能被发现,数据同步到歼10CE战斗机上,再配合霹雳-15E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可在F-35发起攻击前实施拦截。
而S-400的91N6E雷达更是专门针对隐身目标设计,对F-35的探测距离可达60公里,若多套系统组网,可形成“无死角覆盖”。更关键的是,伊朗若获得空警-500预警机,还能实现“Off-Board Targeting”(离板瞄准),即通过预警机发现F-35后,引导防空导弹实施“静默拦截”,让F-35的隐身优势彻底失效。
长期以来,以色列通过“先发制人”的打击策略,向伊朗传递“敢发展核计划就必遭打击”的信号。但如果伊朗具备击落F-35的能力,这种威慑将被打破——F-35作为美军现役主力隐身战机,若在伊朗上空被击落,不仅会重创以色列空军的士气,还将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威信”。所以一旦建立军事平衡,那么某一方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中美卫星即将碰撞,我国航天局首次就此类事件主动联系美国宇航局:你们别动,我们来机动
要打委内瑞拉?美国在加勒比海大举集结军事力量!两套作战方案曝光
美媒称东风26D射程又增加1000公里,既能打航母又能扔核弹!“关岛杀手”已再次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