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深圳交出了一份火热的假日经济“成绩单”!据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数据,全市接待游客920.2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12.4%;旅游总收入89.4亿元,增长17.6%。
对比可以发现,在游客人次和收入都取得双位数增长的同时,收入增速跑赢旅客人次增速达5.2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外游客在深圳有更强烈的消费愿望,深圳的假日经济有着更强的“吸金力”。
消费增量的来源之一当然是“买买买”,各大商圈异彩纷呈的主题活动、政府补贴政策带动的家电热销、华强北丰富的电子产品……都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但更让人欣喜的是,服务消费带来的新亮点。
其一是演出经济火力全开。王力宏“最好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在深圳连续举办五场,也一举带旺了场馆周边的消费。据推算,王力宏演唱会的总票房预计高达5亿元左右;另据统计,大运中心周边重点商圈总人流量达132.1万人次,环比增长85.27%;营业额突破1.08亿元,环比增长80.94%。深圳原创中国首部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在明华轮火爆上演,国庆期间所有演出场次全部售罄。此外,深圳原创首部跨界融合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听见中国,听见你”中国原创音乐盛典、英文原版音乐剧《倒数时刻》等各种丰富的文化演出,在带来直接收益的同时,都衍生出了众多消费场景。
其二是体育消费如火如荼。全球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前海冰雪世界,仅仅在国庆假期前三天,每天接待游客人数就超过3.3万人次,其中雪场日均人流量约5000人次,门票全部售罄。此外,2025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深圳大师赛、全市公园举办的特色主题活动、户外徒步和城市骑行的盛行等都为深圳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深圳服务消费的兴起之所以更让人欣喜,是因为它具有更强的赚钱能力。在各类消费中,实物消费在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触及“天花板”,耐用品消费则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服务消费的“蛋糕”能做得更大,同时能取得更高的附加值、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能。
今年9月16日,服务消费获得政策力挺。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19条具体措施,推动中国成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这足以证明服务消费的重要性和与当下经济发展形势的契合性。
深圳的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领先、管理人口达到两千万,同时有众多高规格的演出和运动场馆,城市配套完善,再加上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出色,因此在发展服务消费上具有明显优势。扬己所长、深耕服务消费,深圳必将获得更大消费动能并推动经济走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