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政坛传出一个重磅消息,传言中国向日本政治高层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日本在2025年3月之前明确表态,是否会介入台海问题。中国警告,不希望日本再玩“模棱两可”的游戏,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既想从中获利又不愿承担任何风险。
这个时间节点尤其重要,因为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成为党内首位女性总裁,并且有很大可能成为日本的首位女性首相。如果她最终上任,这将意味着日本政治将出现重大转变,极右翼的军事主义倾向将重新崛起,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了“亮剑”的理由。
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的代表人物,她公开宣称,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的所有战争都是自卫性质,这一言论无疑是在否定日本的侵略历史,甚至将南京大屠杀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数千万死难者视为“合理牺牲”。作为总务大臣期间,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亲自署名参与相关祭拜活动,这些举动无疑是对历史的挑衅。尽管她在面对媒体时对是否继续参拜表示“会酌情判断”,但实际意思显然是不会放弃,只是在选择合适时机继续实施。
高市早苗的极端立场与激进行为让人十分担忧,但她也在日本国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她的言论迎合了许多右翼分子的心声,他们不再希望和平与稳定,而是渴望复兴昔日的“帝国荣光”。对于他们来说,中国的崛起、俄罗斯和朝鲜的合作、以及台海局势都是潜在的“机会”,甚至有声音认为,如果台海发生冲突,日本必须提前介入。
然而,这种想法本质上是将东亚的不确定性视为日本重新崛起的跳板,幻想能借助美国的庇护,利用局势改变自己在地区中的地位。但美国现在自身问题重重,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潭,中东局势动荡,国内党派对立,财政赤字严重,根本没有能力无条件支持日本。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将风险和责任转移给日本,要求其“充当前锋”,但日本真的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压力吗?
日本的经济已经不再强盛。过去几十年,日本靠着美国的保护伞和东亚和平的环境取得了经济奇迹,但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急剧下降、内需疲软以及制造业空心化,日本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出口,特别是中国市场。如果日本与中国发生全面冲突,首先受影响的将是日本自己。经济下滑、汇率波动、股市下跌、融资成本上升,跨国公司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一旦供应链脱钩,日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意味着油价、粮价上涨,贷款利率上升,而工资却停滞不前。最终,所谓的“安全战略”将由民众买单,这将加重民众的负担。历史曾经告诉过我们,80年前的日本高喊“大东亚共荣”,最终却迎来了东京大轰炸和广岛、长崎的蘑菇云。那时中国虽然贫弱,但最终在抵抗中取得了胜利。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稳固的产业基础和坚定的战略意志,任何挑衅者都将付出代价。中国虽然不主动挑起事端,但绝不怕任何挑战。
正因为如此,传言中的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明确表态:“要么彻底后退,要么准备承担后果。”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介入都被视为敌对行为。
近年来,日本通过扩大自卫队的规模、引进低空导弹系统以及传出支持日本拥核的声音,认为自己逐渐“强大”起来。然而,现实是,高超音速导弹已经能够随时锁定整个东北亚地区,在这种情况下,航母的威胁显得微不足道。
日本应该清楚,自己是二战的战败国,根据《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如果高市早苗上台后继续坚持极端立场,那么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剧。
高市早苗的崛起不仅代表着一个个人的狂妄,更是日本右翼思想复苏的缩影。他们借台海问题炒作,借美国的退场谋取扩张,试图通过历史虚无主义美化军国主义。然而,他们忘了,时代已经改变,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东亚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岛和长崎的教训依然铭刻在历史中,狂妄一时,最终却难以持久。日本正处于十字路口,是否选择和平,是否自甘被清算,这将取决于日本自己的选择。而中国,已做好准备应对任何挑衅。